□ 郭剑锋
今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难题,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月~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自3月起已经连续8个月居台州市第一。
保运行,稳住企业“基本盘”
一是帮企业争取订单。临海市制定国外订单引流计划,综合运用“云参展+代参展”模式,实现展品出境无忧,助推企业拓展国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已组织101家次企业参加浙江出口线上交易会、线上广交会,成交额达425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60%。
二是替企业畅通物流。临海市设立重点工业企业供应链应急保障工作专班,帮助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信息联通,着力构建内通外畅的物流体系。如协调豪情汽车新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设备运输通行,仅用4天时间办理台州市首张上海运输临时通行证,帮助企业迅速实现复工复产,一周内产能恢复90%以上。
三是为企业保障生产。临海市打造工业驾驶舱,将全市工业企业纳入用电日监测,动态掌握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针对用电量波动较大企业靠前服务、精准指导,提前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目前,监测体系已实现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覆盖,全市工业企业上半年用电量稳定增长,增速居台州市首位。
促升级,跑出转型“加速度”
一是加强“数智赋能”,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临海市依托临海医化园区和临海国际医药产业园两大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建设化学原料药领域产业大脑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减少数字化改造成本70%以上,化学原料药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纳入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创建;化学原料药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
二是推进“腾笼换鸟”,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临海市以低碳赋能为抓手,持续推进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零增地”技改、留驻发展六大行动,探索“腾笼换鸟”和科技创新双管齐下的转型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仅在今年,就改造提升、回收盘活和关停退出企业110多家,盘活土地空间3000余亩,腾出用能空间4万多吨标准煤,完成“零增地”技改投资15.6亿元,进度居台州市第一,被列入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激励名单,是台州市唯一上榜的县(市、区),获得15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为了把腾出来的空间用活、用好,临海市把2022年定为项目攻坚年,组织召开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研讨会,明确项目投资方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奖补资金和省级专项债券,为项目推进添能加码。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卓越化学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3月开工建立永太新能源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目前已投产。
解难题,当好企业“贴心人”
临海市提升惠企政策的“推力”。2022年初,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临海市及时出台“稳进提质44条+专项政策35条”,以全方位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时尚休闲行业订单下降的问题,临海市还出台了《支持休闲用品产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为时尚休闲行业提供重点支持。下半年,为做好未来规划,临海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全方位布局。
今年以来,临海市兑付涉企补助资金超8亿元,减税降负超21亿元,惠企数量同比增长65%,补贴金额同比增长22%。
为培育壮大新动能,临海市还出台了“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补贴政策,力度居台州市第一。同时,制定“专精特新”申报三年培育计划,引进服务机构,对企业开展全方位提升指导,帮助企业个性化定制申报方案,增加企业申报成功率。如海宏液压连续获得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称号,成为台州市最具代表性的“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之一。
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临海市树牢“留住本地优质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成立临海市留驻办,实体化运作,与经信局形成工作合力,引导本地企业做好“二次创业”。同时,临海市首创市领导线上纾困解难机制,针对重大企业难题,组建由分管市领导、职能部门人员、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线上工作群,通过在线督办、实时跟踪,形成“问题发现—在线研讨—限时解决”的线上帮扶闭环机制。
下一步,临海市将紧紧盯住建设“制造强市”这一目标不放松,努力跻身浙江省县域综合实力第一方阵。
(作者单位:临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