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全面深化行政执法改革 打造浙西社会治理“综合体”

浙江常山县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率先探索实践“1+5”联合执法以及“两下两合”行政执法模式,通过“综合查一次”等行动,有效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线上线下高效联动

基层治理四平台——常山县智治中心

□ 余云全 郑月红

“常山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多项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对县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出了很好的探索。”近日,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蔡宁教授带队的研究团走进常山县,对常山“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及执法培训体系建设等进行专题调研。

今年初,《浙江省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中央批复同意。常山县作为浙江省试点县之一,坚持“整体政府”理念,组建并实体化运转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1+5”联合执法,以及“事权下放、力量下沉、执法综合、监管融合”“两下两合”行政执法模式,通过“综合查一次”“破零降频”等行动,有效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这项改革工作,已成功入选浙江省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制建设成果,并获得2021年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从“一”到“全”,探索执法新思路

扫码、测温、核验、入场……11月21日,常山县金川街道天马路乐来购超市内,金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正着手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

“保健品销售未按要求设置专柜盛放,一些从业人员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发现上述问题后,金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当场开出《警告通知书》,要求超市立即整改。虽然被“抓包”,但超市负责人洪清却表示:“以前市场监管、应急、环保等部门分时段各来一次,标准不一,我们觉得很累。现在有了‘综合查一次’,省去多头检查的麻烦,不仅可以保障规范经营,也让人省时省心了。”

“综合查一次”是常山县探索“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赋能基层执法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将涉及常见、高频的检查事项集中进行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多个领域监管一步到位,从而达到避免重复检查、减少扰企扰民的目标,这种执法模式备受群众点赞与支持。

改革快速收获实效,得益于合理的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模式。2020年5月,常山县先行推出“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从县域14个部门划出2180多项执法事项,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14个部门行政执法队伍被打通重组,形成“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的“1+5”的行政执法格局。“‘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强化了基层治理成效,相应地,也要求基层一线成为‘全科执法队员’。”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青青说。

随着改革工作持续深入,“一支队伍怎么管?”“全科干部如何塑造?”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做好从“一”到“全”的文章,常山县聚焦新形势下执法干部能力建设,于2022年5月起推出“执法夜校”培训行动,邀请各条执法业务“老专家”当导师,每周一、三、五在县委党校为执法队员准时授课,推动执法干部从“专科”迅速成长为“全科”。

今年来,该县共举办“执法夜校”72场,累计评出优秀学员40余人次。“通过‘执法夜校’学习,办案思路豁然打开了!”常山县金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曾小兵表示,“执法夜校”为执法队员提供好经验、好做法,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据悉,今年1月~11月,该县行政执法领域共办理各类案件8229件,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争议导致的信访投诉事件,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27%;县乡镇(街道)执法队办案量同比提高71.6%,在21个新领域上立案查处273起,实现“破零”,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两下两合”,打通改革“中梗阻”

作为直面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原先在很多管理类目上没有执法权,联合执法又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和环节。最需要行政执法的基层,力量反而最薄弱。如何打通改革落地“中梗阻”?

常山县坚持纵深推进“两下两合”,做好行政执法“加减法”,将原有的1386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拓展到2138项,把“易发现、易处置、接得住、管得好”的18个领域、413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赋予规模能力匹配的7个中心镇(街),以镇(街)的名义集中行使。

在常山县球川镇,庞杂的管理事务曾让镇干部不堪重负,一些执法事项乡镇“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后,当地通过编制属地管理清单,推动事权下放,力量下沉。郑国剑是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同时也是球川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在常山,像郑国剑这样下沉到基层乡镇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有204名,分别来自市场监管、资规、生态环境等部门,占全县行政执法力量的82.6%。

“当初就应该提早报备,我确实错了。”11月21日下午,球川镇龙绕村一养牛场内,负责人施某某懊悔不已,当即表示将对养殖场进行整改并补办相关程序。21日上午,球川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线索举报称:该镇龙绕村一养殖场从吉林省引进100多头肉牛且未向有关部门报备。得知情况后,球川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中队长郑国剑立即带领市监、环保等部门专业执法队员前往现场勘查,并对养殖场负责人作出相应处罚。

“过去乡镇行使的执法权只有10项,行政执法改革后,事权下放至18个领域413项,资源力量集中统筹,执法监管高效有力。”球川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叶志恒表示,事权下放、力量下沉后,镇干部明显感觉得以“松绑”。

“智慧执法”,精准护航“大民生”

“有人在村主干道旁倾倒大量垃圾,须立即前往处置。”11月22日上午,常山县辉埠镇执法队队长饶勤裕通过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开展例行巡查。当无人机飞至辉埠村东乡时,实时画面中出现大量生活垃圾,分析系统当即将这一信息同步传输给辉埠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根据图像分析,东乡村村道垃圾成堆是村民随意倾倒导致。对此,辉埠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立即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绿色发展联查队进行实地检查,并对案件情况进行进一步梳理。

除此之外,无人机巡检在识别占道经营、违规建筑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8月,受河道水位偏低影响,部分村民利用水位偏低条件沿河搭建违法构筑物。辉埠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运用“地面+无人机高空巡查”的方式,对侵占河道行为进行检查。经线索收集、图片对比,证实村民饶某某沿河非法筑墙。执法队员和镇村干部遂来到家中进行批评教育和思想动员后,饶某某当即认识到该行为的危害性,遂将违法构筑物拆除,确保了河道通畅。

为提高“智慧执法”水平,精准为人民生活护航,常山县依托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联通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和“基层治理四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并组建县域无人机中队,通过“智能巡检+AI感知+智慧执法”检查,提高数字执法和非现场执法能力。目前,全县共设有智慧巡检无人机8台,累计采集照片8万余张,发现并处置各类违法事件1000多起。

“把民生需求怀揣口袋,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青青表示,县执法部门将继续做实“两下两合”,做细执法养成,做强理论成果,以唯实、唯勤、唯真的作风和行动,全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打造浙西社会治理“综合体”,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常山落地见效。

(本文配图由浙江省常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12-12 浙江常山县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率先探索实践“1+5”联合执法以及“两下两合”行政执法模式,通过“综合查一次”等行动,有效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4372.htm 1 全面深化行政执法改革 打造浙西社会治理“综合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