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莲花山下 凤凰来栖

深圳市福田区打出稳就业、强人才、保稳定“组合拳”,推动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福田区举办“福田博士踏先迹,红色引领跟党走”党性锻炼培训活动。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供图)

□ 黄海林 周 杨 余 碧

莲花山下,凤凰来栖。2022年,深圳市福田区紧紧围绕“就业是最大民生”,迎难而上、压茬前行,在党建引领下,以更大力度统筹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等工作,打出稳就业、强人才、保稳定“组合拳”,勇当民生幸福标杆第一艘“冲锋舟”,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紧盯重点 靶向施策

全面筑稳就业民生“压舱石”

为把“六稳”“六保”做实,福田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2年,共挖掘就业岗位5万个,扶持和促进就业创业3万人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6200万元,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福田的就业形势依然平稳向上。

坚定不移“抓”重点群体,高效推进多渠道稳岗就业。对失业登记人员实施“一人一策”动态跟踪服务,2022年,实现再就业1697人,困难人员就业8122人次;对高校毕业生持续实施基层就业计划,完成两年两轮100%跟踪服务,通过开展青年见习服务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2,790人,发放补贴3837万元;对来深圳脱贫人员实施优先稳岗就业行动,完成帮扶服务22,448人次。

不等不靠“建”平台载体,持续涵养就业创业生态。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区2.0版,在全区10个街道开设专区窗口,依托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开展“提质培优、赋能乐业”行动,以福田政府在线“就业一点通”专区等载体发送“云端招聘”,累计发布招聘岗位3.5万个;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累计服务10万人次,提供岗位1.5万个;围绕福田三大产业特点,布局差异化载体建设,成就一批引领性创业孵化载体,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安数码城T+SPACE被评为深圳市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的张力凸显,在2022年新认定的5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中,已提供创新创业服务21,767人次,并且有889人成功创业。

完善机制“促”政策集成,加快港澳青年融合发展。强化与人才局、总工会、团区委等部门合作联动,以《关于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福田区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福田英才荟3.0版和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措施作为政策引领,实现港澳青年创业328人,发放补贴44.4万元,完成“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252人次,发放补贴28.2万元。

主动作为“争”区位优势,培厚境外人才工作土壤。作为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贸和国际交往中心,福田区一直张开怀抱招揽各类人才。2022年,结合辖区内法律、会计、税务、律师、建筑设计等行业外籍人才较多的特点,积极同市属相关部门合作互动,以境外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为改革突破口,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据悉,在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框架内,目前已有64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福田办理完成跨境执业登记,2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7位港籍医生率先获得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

用心用情“助”劳务协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对口协作的广西上林、马山、隆安三县设立劳务工作服务站,累计推送16,028个岗位信息;摸清春节后企业返岗复工需求,“点对点”为319人提供免费专车接送;开展“南粤家政 福田送岗”直播招聘活动,吸引1万余人次参加,提供就业岗位4310个。

外引内育 精细服务

勇攀首善人才高地“新尖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福田区充分利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服务于“三大新引擎”和“三大产业”,勇攀人才高地“新尖顶”。

精细服务铸“标准”提质引才。坚持人才引进业务精细化、培训精密化、审核精准化、宣讲精心化“四精”管理,提供零跑动、零等待、零距离、零反复“四零”服务,扎实做好审批工作。全年引进人才2.46万人、位列全市第二名,其中吸收在职人才16,750人、位居全市第一名,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090人,招揽留学回国人员1760人。

强化政策加“杠杆”激励用才。全面落实“福田英才荟3.0”,多途径开展政策宣传,持续强化《“福田英才”认定办法》引才育才作用,共认定“福田英才”140人,支出奖励及资助共约7148.89万元,人才结构持续优化,高端人才倍增。

招牌活动建“磁场”助力聚才。10月~11月,连续第13年组织辖区重点企业赴南昌、成都、武汉等高校密集城市开展“优才中国行”校园招聘,为福田人才库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生活力。连续第二年开展“福田博士踏先迹、红色引领跟党走”党性锻炼培训活动,组织辖区百名博士人才实地参观红色圣地,搭建高层次人才融合交流平台,激发创新人才凝聚力、向心力、焕活力,吸引高端人才扎根福田、贡献福田。

办好赛事织“摇篮”精心育才。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积极承办深圳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有力推动育婴行业在福田区提质扩容。鼓励辖区企业开展公益、新型学徒制等培训10.8万余人次,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辖区技能人才有效供给。

产业园区优“配套”环境留才。完成产业园区认定,以“一园多区”方式推动辖区产业园区纳入深圳市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7家入园机构发放补贴204万元。开展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综合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福田区的大力扶持下,目前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443家,约占全市总数的1/3,机构新增数量和民营机构比重不断提升。

改革创新 标本兼治

深耕和谐劳动关系“试验田”

为更大程度上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广大劳动者利益,福田区大行改革创新之举,让这片沃土成为劳动关系和谐共生的“试验田”。

“劳有厚得”标准化喜获“双立项”。福田区牵头制定的《企业劳动用工信用监管指引》成功获深圳市人社局、广东省人社厅双地方标准立项,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容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特殊工时”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福田区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开展特殊工时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率先实施,通过采用“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管理模式,推动秒批简易化、小程序监管智能化、服务质量标准化“三个全国领先”。自今年5月试点以来,梳理出特殊工时企业88个、岗位238个,并帮助8家企业完成特殊工时“秒批”审批,涉及员工18,059人。而今,福田区正筹划将特殊工时的实施行业范围从交通、铁路、邮电等传统行业全面扩展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四新”行业。

“根治欠薪”全面发力成效显著。在全市首推“区政府投资工程劳资纠纷及欠薪治理”绩效考核,持续开展“安薪”“灭烟”“春雷”“清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切实维护辖区劳动者合法权益,连续4年在深圳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位列前茅。

“电子合同”主动揭榜成就样板。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平台建设,作为区委“一榜三令”攻城必拔类项目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和数字签名服务作为区块链平台应用场景平台,在数据安全、企业招聘、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等方面具备数字化优势,提升了劳动关系治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为全市电子劳动合同的推广提供了“福田样板”,为深圳市“数字人社”的应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据悉,深圳首个电子劳动合同和数字签名服务平台12月1日在福田区正式上线。

“源头化解”以人为本踔厉前行。坚持人员靠前、调处靠前,累计处理群众劳动信访案件6850宗,涉及7012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6%和11%;接听电话咨询14,563人次,累计追回工资、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等约420余万元。

“暖薪护航”深入一线全程呵护。排查用工单位556家,涉及员工4.59万人;调处劳资纠纷801宗,追回欠薪735万元;受理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4234条,办结率达100%。

“云端仲裁”繁简分流提升效能。启动兼职仲裁员参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工作,有效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延续“互联网+仲裁”模式,推行繁简分流,提升争议处理效能。2022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150件,同比上升14.59%,有效化解了辖区劳动争议纠纷。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局上下将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人力担当,紧跟区委区政府步伐、同频共振,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三大新引擎”“三大产业”“首善民生”,奋力当好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和示范标杆,为谱写福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建设新篇章积极贡献力量。

2022-12-09 深圳市福田区打出稳就业、强人才、保稳定“组合拳”,推动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4281.htm 1 莲花山下 凤凰来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