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视窗

创新引领 丽水构筑人才科创高地

高层次人才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9项主要创新指标实现“三年翻番”

□ 本报记者 沈贞海

□ 阮春生

浙西南科创中心全面落子布局,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破“零”,高层次人才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9项主要创新指标实现“三年翻番”……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将“创新引领”作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金钥匙”,大力实施人才科技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和科技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山区也能搞创新,加快发展更须搞创新”的“丽水自信”。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丽水立足优质生态,坚持最美生态、最优人才、最强科技携手联姻,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操作细则》《丽水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绿谷高校英才”五年集聚工程的意见(2021-2025)》等“人才科技新政”,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市域全覆盖,实现人才引育“两手抓”。

今年4月26日,丽水召开招才引智战略性先导工程再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丽水2022年全球引才公告,面向全球诚邀2万名“发展合伙人”,重点围绕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品质农业等领域引进各类人才,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综合支持。

丽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紧扣产业“强点、组链、成群、结网”等关键发展阶段和解决突出问题,丽水统筹实施项目招引、平台搭建、科研投入等重要举措,以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丽水还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引领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融入“浙里人才管家”应用,打造“一码汇通,智控专享”丽水人才码,提供办事一站入口、政策一键申请、服务一码供给的暖心服务,实现人才办事“零材料、零申报、零跑腿、零见面、零时段”掌上人才服务生态圈。

此外,丽水以浙江省大数据中心和侨联侨情调查数据库、人才数据系统和产业数据库等数据接口为依托,推出“聚才共富”地图应用,形成信息齐全、智能分析的人才信息数据库。目前,数据库收录人才5.8万余人,为咖啡、红酒等特色产业输送技能人才8000多名。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丽水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8.4万人,年均增幅达68.55%。截至2021年底,人才资源总量增至48.6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

“双招双引”点燃创新动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丽水持续举办人才科技峰会,坚持每年发“请帖”,诚邀海内外人才来丽水创新创业,成为丽水的“发展合伙人”。丽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科技峰会成为展示丽水全方位形象的“金色”窗口,仅去年第十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期间,就有27位院士专家会聚丽水,为丽水创新发展把脉出招。

2021年,丽水把“双招双引”确立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先导性工程,锚定主攻方向,汇聚招才引智“磁力场”,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大力推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清华大学博士生应振根毕业后在高校工作,在“双招双引”的感召下回到家乡,进入遂昌育才高级中学担任中学老师。去年,他培养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全国金牌并保送北京大学。

近悦远来,聚才引智。为打好“招才引智”主动战,丽水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推行全过程“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模式,迭代升级“丽水人才码”,各类人才可便捷地享受到专享服务、补贴申领、政策兑现、人才招引、双创服务、生活服务等六大类86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让所有引进人才“开心、称心、舒心”。

今年9月,丽水市缙云县召开人才科技会议,1000万元重奖一家科技企业。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从丹麦留学归来,2019年企业落户缙云,很快成为行业中屈指可数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的技术型公司。“能够安心扎根丽水,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有优良的创业氛围和精准扶持,使我们的项目逐步进入正轨,形成正向循环。”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人才所思所盼,就是政府所谋之事。丽水适时成立人才科技公司、人才科创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并制定全国首个人才科技支行建设标准,成立6家人才科技支行,推出“人才贷”“科创保”等金融产品,解决创业人才和科技项目孵化的燃眉之急。截至9月末,6家人才科技支行人才科技类贷款余额20.54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3.44%。此外,丽水还围绕“人才有感”目标创新建立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机制,发布《2022年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清单》,办好青年人才安居、医疗健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婚恋交友等实事。

今年3月,丽水组团赴各地开展“招才引智”专项行动。丽水的人才招引政策一经宣传,立即引起一些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2000多名大学生前来投放简历,660多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优秀才俊纷至沓来,让丽水青年人才“蓄水池”的水位逐步看涨。2022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等人才5.2万余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105%。

“人才科创飞地” 激发活力

2021年11月初,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钽项目投产仪式在丽水经开区一家特种材料公司电子束炉生产区举行。随着项目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顺利“点火开炉”,丽水经开区也成了国内第一个电子级超高纯钽材料产业基地。这一项目因丽水和宁波“山海协作”工程结下良缘,也是人才科技峰会结出的硕果。项目从引进到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创造了丽水高新产业发展的历史纪录。

今年5月,科技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丽水经开区科技孵化园、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园双双上榜,实现丽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

近年来,丽水立足产业优势,通过搭建高能级、多类型的科创平台,不断激发科创活力,助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科技孵化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9年至今,丽水经开区科技孵化园孵化面积已达1.6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数量增长69.64%,人才项目增长73.68%,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77.57%,除正在孵化的112家企业外,已“毕业”20余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以上。绿谷信息产业园也迅速成长,集聚了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近7000人,成为丽水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集聚地。截至2021年底,园区配备创业导师22名,孵化培育企业2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目前,在孵企业有58家。

区位优势不明显,一度是丽水招才引智的难题。丽水聚焦“问海借力、跨山统筹”,以建设浙西南科创走廊为目标,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全面打造多个创业创新策源地。高标准打造以全域孵化为基本特征的浙西南科创中心,布局“十子连珠”人才科创平台,推动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打造“人才科创飞地”,依托侨乡优势在海外推动建立离岸“科技创新孵化器”和研发中心,让“研发在飞地,转化在当地”成为亮丽风景线。

目前,丽水已建成杭州丽水数字大厦、上海张江丽水科创中心等13个“人才科创飞地”,招引入驻孵化项目108个。其中,首批入驻丽水杭州数字大厦的企业,通过借力引才等方式吸引高层次研发人才300余人。

2020年10月,研发总部在深圳的“容祺智能”在丽水市第三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上摘得一等奖。丽水相关部门紧跟联系,多次与项目团队交流沟通,推进项目加快落地,仅用几个月时间,该公司就跻身规模以上企业。公司董事长陈建伟表示,下一步,企业将逐步把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运营等总部职能迁移到丽水,有信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种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随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在丽水逐步凸显。这其中,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提升丽水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招。

自2017年开始,丽水谋篇布局,各县(市、区)联动协同,全面启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丽水共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家,争取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资金2.9亿元。这些综合体覆盖产业集群产值764.4亿元,涉及企业4791家,集聚了规模以上企业3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家,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一大批创新服务机构和高校院所,累计研发投入12.7亿余元,服务企业1.2万余次。

2022-11-21 高层次人才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9项主要创新指标实现“三年翻番”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3745.htm 1 创新引领 丽水构筑人才科创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