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昱轩 王敏敏
山东省宁津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探索实施立足本县县情、具有当地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以“精细治理、联动治理、云端治理”三项举措为突破,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聚焦六小问题,着力毫厘微末,以“精细治理”筑牢善治基础。一是实施“六小工程”。将全县833平方公里,划分为1017个基础网格。充分发挥基础网格的“探头”作用,精准发现群众身边的小隐患、小纠纷、小案件、小事故、小麻烦、小需求等“微末”问题,及时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将不稳定、不和谐、不满意等社会因素发现在苗头,消灭在萌芽。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共排查“六小问题”16315件,万人排查率333.5,全部实行销号管理、限期办结。二是推行“五微工作法”。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开展五项微治理行动。组织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义务巡逻“微队伍”,常态化开展网格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办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等“微活动”,增强群众预防意识,提升自救能力;组织“微谈话”座谈会,引导群众对村居治理献言献策;通过“微心愿”收集箱和“微连心”App,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邀请法律顾问、调解员、乡贤、五老等参与“微调解”,化解群众心结。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微队伍”900余支,组织“微活动”2300余次,开展“微谈话”1800余场,认领群众“微心愿”1500余条,通过“微调解”化解邻里、家庭纠纷300余件。三是搭建“纾心平台”。以“用心、尽心、精心、暖心”为宗旨,在县、乡、社区搭建“一站式”纾心解忧平台,“一揽子”解决群众诉求,“全链条”化解矛盾纠纷。12个乡镇(街道)、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入驻“毕向东工作室”“小朱热线”“爱心访谈室”等10余支品牌调解团队,相衙镇建立“相理乡亲”矛调品牌,本着“相为民生,衙正风清”的原则,以网格员、村干部为主力军,多次调解化解群众矛盾。建立了29人的专业心理咨询队伍,开通了心理咨询公益热线。今年以来,各级“一站式”纾心解忧平台共解决群众诉求37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820件次,开展涉疫心理咨询服务200余人次,有效消除了涉疫不稳定社会因素。
聚焦统筹融合,促进联管联创,以“联动治理”凝聚工作合力。一是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壁垒,统筹综治、公安、信访、司法、大数据、12345市民热线等30余个部门的治理资源,打造基层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枢,各类治理信息在综治平台汇集、分析、预警。今年以来,共收集治理信息4501条,发布预警791条,编发《每日信息》205期,《每月分析》10期,为平安宁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联动处置。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应急处置联动、重点问题联管和基层平安联创“六联工程”,对各类治理事项综合运用行政、执法、自治、调解和疏导教育等方式联动处置、多元化解。今年通过联动处置机制,791件预警事项全部实现按期化解销号。三是联合会商。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通过县、乡两级联席会议,对疑难事项、突出问题进行联合会商,协调解决,调度推动。今年以来,县、乡两级联席会议共会商解决疑难事项76件次,督办重点工作21件次。
聚焦数据赋能,畅通信息渠道,以“云端治理”提升实战效能。一是汇聚数据。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县、乡、网格实现数据实时联通,县域内“人、地、事、物、组织”5类治理信息全面采集录入基础数据库。1017个基础网格通过GIS地图可视化展示,48万条人口数据、15万条房屋数据、46万件网格事件与基础网格信息关联,各类治理要素“云端”汇聚流转,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二是双线运行。实行“网格发现上报、部门接单处置”双线运行,明确发现端任务清单和处置端责任清单,压实落实责任,畅通发现、处置渠道,实现“村呼乡应、乡呼县应”,以“网格点单、系统派单、部门接单”机制,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三是闭环管理。建立网格事项“前端发现报告→网上预警分流→部门办结反馈→全程跟踪督办→回访问效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基础网格上报发现事项,县网格中心分类分流派单,责任单位实时“接单”、限时办结,网格员现场核查办理实效,符合要求的予以销号,不符合的重新发起处置流程,并在系统中进行黄橙红三色预警,强化风险提示。今年以来,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13.6万件、城乡管理事项2.3万件、处置各类纠纷5.8万件,按期办结率、办结满意率均达9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