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景安
今年9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了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力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解决就业和增加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增长、科技创新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热度不减反增
当今世界是科技创新的世界。创新是主旋律,创新是主题词。遍布全国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是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竞争力和优势所在,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和增长引擎,并重构了中国的商业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热度不减反增,使中国经济仍然处在快车道上。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虽然传统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但中小企业创新实现爆发式增长,并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赛道、新经济的新场景,中小企业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中快速发展,比如,AI检测、智慧医疗、智能识别、云办公、无接触零售、互联网教育、无人支付、在线直播、智能安防、城市大脑、新零售等,尤其是疫情期间,网上购物、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娱乐、远程办公等实现井喷式增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恢复经济中,中小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在创新创业中不断攀登新时代的新高峰,并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生态。
中小企业创新能有如此的局面,得益于伟大时代党的好政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由于党的政策支持使我国民营经济在波澜壮阔的4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中,中小企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进步。今天,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税收贡献超过总税收的5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超过70%,解决城镇就业占总就业数的80%,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概括起来说,中小企业这种“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是发展的奇迹。在中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创业的先锋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营中小企业在贯彻落实中起到了先锋队作用,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携手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给经济和创新带来诸多困难,疫情使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但众多中小企业迎难而上,在创新中使得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崭露头角,中小企业创新创造了跨界融合的新赛道和新经济的新场景,营造了完整的创新生态圈,以新场景新赛道打造创新的升级版,实施“卡脖子”技术歼灭战。中小企业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快速发展,他们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在创新中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总结了一大批宝贵经验。
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引领发展。5G和移动经济支撑催生了数字经济。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正在阔步向我们走来。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22年过去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到了45.5万亿元,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说,数字化创新广泛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数字社会、数字健康、数字医疗、数字政务、数字便民、数字乡村、数字抗疫等,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形态,深刻影响着竞争的格局。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发展趋势,认识到从长远看不转型就面临着淘汰,他们抓住了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主动全方位进行数字化创新,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始终站在数字化创新的最前面,引领数字文明走向新阶段。他们无愧于数字创新先锋队的称号。
中小企业是绿色发展的先锋队。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中小企业积极以低碳为风向标,生态意识显著增强,抓住这个机会创新发展,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绿色创新的道路上奔跑,为中国生态经济迅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开展多项创新在循环经济低碳产业中成龙配套、形成系统工程和发挥综合效应方面,中小企业加快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绿色创新,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绿色发展的先锋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在企业的参与下完成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技术创新的先锋队。技术创新要更加开放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多数失败、少数成功,创新也需要足够的资金。人们常说,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一定不会有收获。实践证明,企业不研发、不创新就不会有未来。研发需要优秀的人才和充足的经费,即使研发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企业不研发肯定无法发展,因为无论研发项目是否成功,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不研发企业就不可能获得潜在的机会和资源。
营造中小企业创新生态
当今世界创新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价值的创新来源于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创新,并且需要有全球视野,在全球整合资源,并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同时还需要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自主研发体系。有人说,多领域交叉有可能碰撞出无限可能,产生的思想可能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企业由原来的聚焦生产线到聚焦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形成交叉融合,包括开放多元、互联互通的深度交叉,以及融合协同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多元化、生态化、去中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生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这些创新的新特点、新特色,都是中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总结形成的。
中小企业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考和新思路。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在呼吁和建设新的创新共同体。由于未来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因此,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未来企业竞争的重点,单一企业、单一产业都很难持续,单枪匹马不可能取胜。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迫在眉睫,要谋划较为重大的协同创新的布局、推动创新平台的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加速新动能迭代式的创新发展,以适应未来创新发展的需求。
我国40多年的快速发展证明:开放的系统充满活力,封闭的系统面临淘汰。我国的工业门类齐全,什么都可以做,离开国外发展会慢一点,但是国外有的企业依赖全球化,国外很多企业离开全球化就会破产。因此,在全球化进入如此的困难期,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非常担忧,甚至期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捍卫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全球市场跟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有关联。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8.6%,我国进出口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的投资贸易合作必将加快推进,成为我们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
中国是把握全球化机遇最好的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生机勃勃的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网络,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公司。中国的巨大变革受益于国际提供的机遇,但根本源于中国人民的才华、智慧和辛勤劳动。
笔者认为,第一,当前任何企业不可能脱离全球供应链,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第二,任何国家不可能独自面对全球性挑战,适当竞争而不发生冲突、共存合作对大家更有利。第三,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全球化困难更多,矛盾不断,但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全球化,并且不断有所作为。因此,中国的企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先锋队,携手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我们要营造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让创新人才充满创新的思想,洋溢创新的激情,让创新为中小企业梦想插上翅膀展翅翱翔。让我们高举创新的旗帜,以卓越的创新能力,扎扎实实创新创业,让新时代中小企业美丽的创新之花尽情绽放。
(作者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