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党建筑基 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广东汕尾市建立完善“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和“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项治理机制,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综合施策,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程 云

广东省汕尾市曾经是社会问题多发频发地区之一,电视剧《破冰行动》就是以广东对汕尾开展的“雷霆扫毒”为原型而改编的。近年来,汕尾坚决推进广东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和“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项治理机制,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综合施策,在较短时间里扭转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2020年以来,汕尾实现无制毒案件、无重大敏感事件,刑事和治安警情、命案发案数等社会治安主要指标连续保持在广东低位,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指标”全面下降。

搭建三级治理架构

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实抓好镇街、行政村、村小组三级党建工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确保基层党组织“有形覆盖+有效覆盖”,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党的执政根基持续巩固。

筑牢战斗堡垒。发挥镇街党(工)委“龙头”作用,率先推进镇街管理体制改革,以镇街党(工)委为中心,下设综合治理、综合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四个委员会,形成“一中心、四平台”镇街组织架构,统筹配置2547个县级下放的行政编制,统一行使755项县级执法权,有力提升镇街统筹协调基层治理能力。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建立“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常态化整治机制和“村霸”问题长效防范整治机制,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以及理事会、乡贤会、老人会等农村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等制度,提升村级党组织影响力战斗力。在村(居)民小组100%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动党组织向基层末梢延伸。

抓实“头雁”工程。抓好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新一届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95岁、本科以上学历占70.05%,同比分别下降3.8岁和提高25.5%,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1.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0.2%,同比分别降低11.5岁和提高27.9%,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达97.2%,结构明显优化。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每两月一次“专题登台打擂”视频交流活动,2020年以来已组织交流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11个专题。出台村级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村干部集体就职宣誓,逐个作出竞职、干事、辞职“三项承诺”和领办“开门一件事”,督促激励村干部履职尽责。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员纳新工程”“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依托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镇街党校等教育培训阵地开展基层党员全员轮训;实施“党员先锋指数工程”,通过“赛龙夺锦、争创五星”活动实行党员全员评议,推行基层党员“村培镇管”,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关”。2020年以来,评选“五星党员”16,880名,对该市6000多个基层党组织、11万多名党员轮训近50万人次。

管住“小微”权力。全面推进“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出台管理制度,明确村(社区)和村小组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开展镇村换届巡查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建立基层治理机制

通过创建“民情地图”智慧治理平台、推行“全科网格”治理、开展“一亲三心”行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创建“民情地图”智慧治理平台。以省、市数字政府大数据和云网基础设施为支撑,依托“粤政图”地理信息平台和“粤政易”政务工作平台,按“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功能定位,设计研发与市、县、镇联勤指挥中心并行应用、包含“善美民情”“善美网格”“善美村居”三大应用场景的“民情地图”智慧治理平台,在手机端实现面向党政机关干部提供区域概况、人员、网格、安全和党建“五大主题”展示,面向网格员提供巡查走访、事件上报、受理分拨、处置反馈、监督考评等应用,以及面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村(居)务监督、政务公开等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精准高效和全景式可视化展示。

全面推行“全科网格”治理。以镇、村、组为网格单元基础,将该市对应划分为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三级网格分别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任网格长,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部列入网格。按照一网格至少1名专兼职网格员的配备标准,组建由5400多名网格长牵头、3400多名专职网格员和1100多名兼职网格员队伍为骨干,3.2万名基层党员、驻村干部、驻村民(辅)警为补充的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管理全域覆盖。压实工作职责,明确大、中、小三级网格分别负责统筹考核、矛盾化解、巡查走访,专兼职网格员重点负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信访维稳、城乡管理、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等7项工作,并建立“事件上报—分拨交办—部门处置—回访确认—事件办结”的全程闭环处理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展“一亲三心”行动。组织该市8000多名机关干部“返乡走亲”、800多名镇街干部“驻村连心”、5000多名村社干部下沉到网格“入网知心”、50,000多名基层党员“联户交心”,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并通过将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内容、实行定期亮牌考核等措施,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用心用情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环境、出行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党的群众路线走实走好走出实效。

“五治一体”综合施策

围绕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共治”促齐抓共管。推进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体系改革,实行“社区张榜、团队揭榜、评议放榜”,鼓励该市3336个社会组织以及乡贤参事会、理事会等建立基层服务队,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建立“红色物业联盟”,踊跃揭榜,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以“自治”促活力迸发。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议事厅,推动村(社区)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通过“一约四会”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贯彻到基层自治全过程各方面。依托“民情地图”中“善美村居”,设置“我要评议”“我要监督”“我要看账”“集体三资”等模块,为基层自治赋能、提供便利。

以“法治”促定纷止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创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31个。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行“一村一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891个。探索矛盾纠纷调解“调解+”新模式,引导律师团体提供法律服务,成立“夕阳红调解服务队”等调解组织900多个3400多人,该市基层矛盾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6%。

以“德治”促文明新风。做实“党建+乡风文明”文章,出台汕尾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爱心基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爱心食堂”、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狠刹“丁茶丁酒”“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共同营造文明乡风。该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728个,“文明村”创建达标率97.29%。

以“善治”促高质量发展。以镇(街)综治中心为纽带,整合信访、法律服务、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对综治维稳情况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管理、一揽子解决”,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以“大发展”促进“大治理”,大力发展“3+2”现代产业体系、“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动群众稳定就业,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2020年~2021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广东前列。

2022-10-14 广东汕尾市建立完善“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和“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项治理机制,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综合施策,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693.htm 1 党建筑基 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