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军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广东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在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亲自为广东指明前进方向、擘画美好蓝图。广东最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赋予广东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重大机遇,让广东每年都有重大利好。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表示,这十年,广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结合广东实际形成并不断完善“1+1+9”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也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
这十年,广东坚定扛起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牵引带动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广东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携手港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顺利建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2.5万亿元。全力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起步成势,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展现出蓬勃生机。广东推动数字政府、营商环境等重大改革,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市场主体十年净增1039万户、总量达1526万户、占全国1/10,其中企业684万户、占全国1/7;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达2万亿元;十年实际利用外资1.3万亿元,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百亿美元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广东“两个重要窗口”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这十年,广东持续推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经济竞争力实现历史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部署实施“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5.9万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5万亿元、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7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大平台扎实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作用凸显。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十年增长超过2倍,占GDP比重3.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十年增加8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这十年,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广东建立全域统筹机制和差别化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缩小到0.53。全省高铁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机场旅客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三甲医院、高水平医院等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广东正在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方式,引导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去年达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6:1。认真落实中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部署,十年来帮助当地29个贫困县摘帽、64.4万贫困人口脱贫。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治责任,协助桂川黔滇四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人口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