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民宿间正发生悄然有趣的深刻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通过与全国各地合作的校级写生创作教育基地,激发当地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推行社会美育的普及传播,促进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 余伟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生伴随着艺术创作一路走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画创作圭臬。石涛名语“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形象地阐释写生在中国美术史上深厚而绵长的影响力。与西方传统绘画中强调严谨逼真相比,东方写生更突出表现,写自然之神韵,写世间之真情。写生不仅是手与眼的配合获得造型基础的基本方法,更是许多艺术家直面自然遣胸中丘壑寄社会现实的创作通道。
2013年秋,我与著名水彩画家周刚教授同赴缙云调研,考察美丽乡村建设,萌发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举办“画说系列”写生活动,藉以反映中国城市有机更新、乡村焕发生机的生动景象。“日暮乡关何处是”,中国人心中的乡愁借助艺术家的画笔来抒发。这一计划在浙江水彩画家协会特别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席编辑、插画家江健文鼎力支持下迅速展开,已先后完成《画说桐庐》、《画说余姚》、《画说云和》、《画说仙居》、《画说苍南》、《画说嘉善》等系列写生创作,得到艺术家的广泛参与和各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野外写生离不开舒适安全、便利的宿营地。但风景奇秀的山野往往距离城市较远,与艺术家早出晚归捕捉自然印象规律相悖离。艺术家热衷的采风地自然地产生服务于探求自然名胜的艺术家和自驾游背包客的住宿群落。周刚教授不无自豪地谈起二十年来他每年带领水彩画家和下乡学生到浙江武义俞源写生采风,终至俞源声名日隆。全国艺术院校师生蜂拥而至,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农家乐兴起,在春秋旅游、写生旺季,俞源一带的民宿甚至出现一铺难求的景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浙江的乌镇、俞源,云南的大理、丽江,这就是典型的由艺术家采风、作品传播而风靡全国,继而成为民宿的发源地和集聚区。
民宿经济源自欧洲各国,兴于日本和中国台湾,盛行于祖国大江南北。最初是指当地居民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结合地域性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农业、渔业、林业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逐渐的,艺术机构、民间资本看到这片蓝海,纷纷投身其中,使民宿日渐发展、演化为多姿多彩的新型生活方式。
安缦法云: 返璞归真 天人合一
东方的桃花源情结和天人合一思想,使人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隐逸生活。
杭州安缦法云在法云古村的基础上改造修缮,设计理念是展现“18世纪的中国村落”,它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郑捷团队和浙江古建设计院规划设计。法云古村周围被灵隐、灵顺、永福、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以及韬光7大寺庙庇护,曾经是上香古道的必经之地,有着1600年以上的历史。安缦的设计利用本土建筑材料,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夯土墙和木头为承重结构、白墙灰瓦,呈现了杭州山地民居的典型风格。漫步其间仿佛进入世外桃源,不见车流不闻噪音,只见溪流清澈但闻鸟鸣宛转,时光流逝在午后的树影中,心灵徜徉在瓷碗的茶香里。村落原生态味浓郁,并被渲染了浓浓的佛国禅意。人们在其中体验的是一种晨钟暮鼓、自然烂漫的生活方式,像原住民一样劳作、生活,回归人们向往的乡间静谧和质朴天真。
裸心谷:远离尘嚣 拥抱自然
独特的生态建设和自然景观巧妙混搭,设计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奇观景象。
裸心谷位于浙江省莫干山,在一个四周环绕着大型水库、翠竹、茶林以及一些小村庄的宁静境地。“裸心”意味着回归本质、过简单的生活。这里的夯土小屋和树顶别墅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被人们所青睐,这里不仅是艺术家也是都市白领云集之地。2012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世界上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裸心谷和后来改造的裸心堡把崇尚自然作为度假核心,规划设计注重和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人能无拘无束的接近大自然,已然成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必到之处。这样的独树一帜给了游客别样的体验,从而带出了一种度假新模式。裸心谷给到访的游客营造出一种推开窗就是美景的惊喜,不一样的度假风情,不一样的艺术人生,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探索真我。
束河:传统文化 现代生活
全面地发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文旅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家采风的重要目的地。
由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团队担当设计的束河民宿改造项目,位于丽江束河古镇镇中心,由束河老村庄改造而来,占地4.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42间客房,并具有书吧、茶吧、酒吧等公共休闲空间。束河民宿的改造从保护与培育生态系统,用地方独特的黏土和松针植物融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夯土墙,以及装饰在木作屋顶和房檐的铜质装饰工艺都传承创新了在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该建筑作为古法营造的典型而广泛运用。从而恢复与传承民间建筑与手工艺,挖掘与演绎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主题景观等层面入手,力求使束河古村恢复最佳生态环境状态,呈现其特有的历史人文风貌。整体空间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和组织重构,表达出今天人们生活方式与自然融合的共生关系。
后坞:放松自我 回归本真
精准的市场定位,特色的服务理念形成多元斑斓、慷慨写意的风格。
后坞生活位于德清莫干山,是国内首家以竹文化为主的度假胜地,由中国美术学院校友王天鹏设计运营,他也是杭州四眼井青年旅舍的掌门人,经常处于旅途中的旅行者。后坞生活有大片的竹林,安静,质朴,仔细听,能够听到风吹竹林的声音。遵循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不改变原房屋夯土墙、木结构,将村民老旧的农房改造成推窗就能看见竹林的房间;后坞生活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在这里,人们可以重忆大学卧谈会的激情,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同时还能体验自助烧烤和烹饪的乐趣。每个时节,后坞生活呈现着不同的美景,给人以不同的乐趣,人们来到这里写生与写作,闲度慵懒的午后。春天,品尝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夏天,沉浸在萤火虫的漫山飞舞;秋天,骑行在金色的山间小路;冬天,卧听雪落竹林的天籁之音。这样,远离城市的烦忧和喧嚣,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唤醒真正的自我。
游侠客:让旅游成为一种生活
创新的品牌化连锁经营以及线上营销,民间文旅资本助推民宿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民宿经营已经逐渐品牌化,更成熟且运用得当的营销手法、传播方式促使民宿持续升温。游侠客作为一家针对旅行者的“社交网络+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旅游+交友”的模式,目标是在跟团游和自助游之间,创建全新的出游方式。它将致力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连接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实时在线。由于自由、开放等线上观念的主导,使民宿经营者能够完整的将产品体系全面、确切、直观的呈献给游客;游客也可以将需求、感受、心得反馈给经营者,传播给其他游客。比如秋季采风组织会员远赴色彩斑斓的特色村落和山野丛林,寻访古银杏村落、古柿树村落和胡杨林村落,在注重消费者体验,完成广泛传播的同时,将民宿经营者和游客之间的距离拉到最近。游侠客已经发展成为消费会员1500万人的庞大旅行组织,其中摄影师会员60万,每年参加采风活动达20万人次,以乡村人土风情、乡村传统戏剧、野外自然科考为采风主题,以民宿经济为龙头带动农业发展和人文传承,助推各地地方创生和乡村振兴。
乡野民宿之兴起,更加隐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深入内心化为基因的“天人合一”哲学观,是人们对艺术家相对独立自由、潇洒风流的仰慕,是“人在天地间,万物皆备于我”的理想生活方式追求,更是现代忙碌的都市人对回归自然,放逐自我的写意人生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