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守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日前,在北京市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首先强调了这一点。
陈吉宁表示,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这座伟大城市实现了深刻转型,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陈吉宁说,这十年,是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我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携手河北省举办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冬奥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始终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轨道上的京津冀”开启了三地居民同城生活的新时尚。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协同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打开了优化北京城市功能布局的新思路,拓展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空间,走出了一条人口密集地区内涵式优化发展的新路子。
这十年,是科技创新全面跃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陈吉宁介绍,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培育了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了关键领域的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涌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马约拉纳任意子、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蔚然成风。累计减事项超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320项、减中介服务事项300项,98%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万亿元增长到4.03万亿元,人均GDP从9.28万元增长到18.4万元,居全国首位,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这十年,是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十年。我们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国考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永定河等五大河流全部贯通,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城市森林覆盖率由38.6%提高到44.6%。
这十年,是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城市风貌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北京市创造性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3958条背街小巷在焕然一新的同时,留住了乡愁,狠抓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8%,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84.7万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68万元提高到7.5万元。
这十年,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十年。北京市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以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地为重点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陈吉宁表示,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首都工作每前进一步、京华大地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教诲。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归结起来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展望未来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紧跟核心,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前进,大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