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航空科技新高地

□ 本报记者 张洽棠

近日,“提升新能级 释放新动能——中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推介”在北京举办。能否将航空科技创新打造成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航空企业聚集度最高、开放水平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机场临空区。园区叠加了服务业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多重功能优势,形成特色政策功能创新30余项,实现全国首例“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航材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引进全国首家外商控股飞机维修企业,允许航空器材维修企业借助综合保税区通关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推动符合列目规则的专用航空零部件单独设立本国子目,积极试点公务机按照包修协议报关业务,有效提升了园区航空科技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如何进一步发挥顺义区航空资源优势和产业禀赋,探求科技赋能经济发展的路径?对此,与会专家们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等多个角度“支招”。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制造装备首席专家张辉表示,首都机场是国门第一站,历史悠久,是国内临空经济的起点,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顺义临空经济区未来在民航服务、航空工贸、航空高端制造、国际会议、国际展览方面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航空工业民机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航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管理所副所长王战超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顺义区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顺义区要紧抓北京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机遇,围绕大飞机产业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提升顺义区航空产业运行效率,增强顺义区航空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综规院副院长张姿表示,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自2019年3月正式批复以来,在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巩固了全国临空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新整合组建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航空科研资源丰富,在践行顺义“两区”建设有关“产业开放+园区开放”的工作路线中具有独特的市场机遇。未来将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科技驱动产业转型、打造航空科技新高地等方面不断激发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围绕“两区”建设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航空枢纽优势,聚焦航空科技创新,重点从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发力,全力培育发展航空科技创新产业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紧抓未来大航空产业风口期,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临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摸索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新路径,将航空科技创新打造成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2-09-0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988.htm 1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航空科技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