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承坤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日前,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建立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推进协调机制框架协议》。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统称“黎从榕”)位于黔东南州南部,是贵州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是大湾区沿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进入贵州的第一站。从加强部门联动、推进互动交流、加大产业合作、促进消费协作、广泛宣传推介等方面推动粤黔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两省相关部门、地方加强协商和衔接,指导建立多级部门联动机制,在新型建材、中医药制造、木材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康养、新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协作,推进信息共享和沟通联通,形成多点发力的“桥头堡”工作格局。
招商引资为两地带来新机遇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贵州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两地在经济链、价值链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招商引资一直是贵州和广东在经济联系上的重要纽带。据了解,自2019年11月起,贵州先后派出6批驻粤招商工作队1300余人次赴广东省,对标当前贵州有比较优势、产业特色和较高增长点的项目开展招商,在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让广东企业找到新市场、新机遇。同时,贵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后方,可以为大湾区民众提供重要的生活物资等原材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民众旅游、康养休闲的目的地。
8月27日,粤黔“东西协作·产业合作”现场签约仪式在广州市举行。此次活动共签约投资项目267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057.8亿元。其中,现场签约产业项目22个,签约金额达410.9亿元,涵盖基础材料、现代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酱香白酒、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健康医药、生态渔业、大旅游、科技研发、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现场签约项目有贵定县康佳新材料项目、贵安新区研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项目、仁怀市唐庄酒业6000吨白酒生产项目等。
结对帮扶战略定位更加紧密
日前,贵州、广东两省共同制定了《建立粤黔两省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重点在抓帮扶、促巩固脱贫成果,抓示范、促乡村振兴,抓合作、促区域发展,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深化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等方面,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明确,贵州、广东两省紧密结对帮扶的战略定位共有四个方面。
打造更加巩固脱贫成果。统筹帮扶资金资源,支持贵州巩固拓展“3+1”保障成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稳岗就业,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体系,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路径,建设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打造更加紧密区域协作。推动两省重大战略规划有机融合,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的“4+”合作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造更多乡村振兴样板。借鉴广东乡村建设管理经验,助力贵州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探索建立省际间先富带后富的帮促政策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打造更丰富紧密协作内容。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大力推动两省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及民间交流,拓展经贸、人文、科创等各领域全方位合作。
推进“三位一体”协作大格局
根据《实施意见》,贵州、广东两省紧密结对帮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社会事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协作持续深化,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广东支持贵州协作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对相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带动协作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共创一批彰显粤黔辨识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全国深化东西部协作提供粤黔“经验样板”。
到2035年,帮扶内涵更加丰富,合作交流内容更加多彩,粤黔协作共建园区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交流、社会事业、乡村建设、科技等方面协作进一步拓展,构建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三位一体”的粤黔东西部协作大格局。
其中,在产业合作方面,加强贵州、广东两省资源要素的合理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广东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市场等优势与贵州资源、气候、旅游、人文、劳动力等优势深度结合。深化“4+”合作模式,大力推动粤企入黔,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贵州各地制定出台针对性招商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广东利用农业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持帮助贵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支持引导农业种养与加工、文教卫、旅游、环境治理和风光电等领域的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发展。构建粤黔两省旅游合作平台,动员引导广东企业参与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推动贵州“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广东支持贵州有条件的协作地区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贵广铁路等快速通道和沿线丰富旅游资源,协同打造旅游观光精品线路,贵州各地采取门票减免、优惠等措施吸引粤客游黔。
同时,共建产业园区。围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加强协作,建立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政策赋能,推动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协作地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助推新增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