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和昌
新安,紧邻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史书云,新安置县于秦时,取新治安宁之意。历为九朝古都畿地。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二山一分川。从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上讲,新安并没有多大优势,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好多年。
2020年以来,新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保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2021年9月,洛阳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
规划先行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洛阳市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底线、五个抓手、一项保障”的“151”工作举措,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防止返贫底线,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实践初步证明,“151”工作举措是洛阳市委团结全市人民聚力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生动实践,全面系统擘画了乡村振兴的抓手路径和崭新图景……
新安县委、县政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提出了以用好乡贤返乡引领、乡村运营助推、集镇龙头带动、农文旅融合牵引、“三变”改革赋能等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落实落细落地、提速提质提效的工作总方针。新安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探索出许多好做法,打造了一批亮点特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笔者日前冒着酷暑翻山越岭,参观生态园、考察示范村、拜访众乡贤,看到的是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动人场面;听到的是创业者们对新生活的热情呼唤;感受到的是新安大地正在悄然发生的宏伟巨变……
“三清两建”
敲响乡村振兴鼓点
新安县南李村镇林庄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情复杂,信访问题突出,早些年是镇里有名的“头疼村”。村支书邵跃兵说:“以前的‘头疼村’现在是标杆村。”通过“三清两建”,村里共清收房屋类固定资产30间,面积600余平方米,价值约120万元,清收集体建设用地3.71亩,清收集体农用地743.57亩,清收集体未利用地59.16亩。
“南李村镇现在正打造巴士小镇,林庄村就位于项目核心区,利用清收回的资产,将建起儿童摸鱼乐园、拓展训练基地……”邵跃兵满脸喜悦地说。
新安县委组织的专班队伍在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深入开展集体资产核查,坚持打建并举、标本兼治,持续清理农村“村霸”,回应群众诉求,化解乡村矛盾,建强村民自治组织,构建新型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正村镇的白墙村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资产被侵占,没有发展资金,村民意见很大。领导们意识到必须以打击村霸为突破口,以清收集体资产为重点,彻底解决集体资产被侵占的问题。新安县委政法委书记挂帅,集聚公安、纪检、自然资源局等多部门组成“三清两建”工作专班来到白墙村,“起火立灶、以打开路、强力震慑”。一时间,村民拍手叫好。收回村里的集体资产,建起互助式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满足村里60名老人入住、180名老人就餐。出租收回的集体闲置房和门面房,增加村集体的收入。2022年,白墙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150万元。
五头镇亮坪村的“三清两建”工作更是搞得轰轰烈烈。工作专班驻村后充分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同时,结合乡村的大喇叭传统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宣传政策;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摸清村“底”,对村民反映出来的问题逐一登记。全面理清“糊涂账”,多措并举清矛盾。将清收的80余亩集体士地建成了苗圃基地,将清收的集体房屋、水库发展民宿搞起了乡村旅游,成为村集体每年的固定收益。村民们气儿顺了,获得感幸福感也提升了。
铁门镇刘杨村过去遗留问题多、信访矛盾多发。为了化解矛盾,该村摸索出“1+10”矛盾化解工作法:由1名村干部、党员、组长分别联系10户群众,遇到问题先自行商量解决,解决不了的交由村两委集体研究解决,并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家风馆、普法讲堂,配以文化大舞台、敬老爱幼小灶等设施,既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又寓教于乐、丰富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该村被评选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北冶镇碾坪村地处偏远,可高科技生态项目——虾菜共生养殖项目基地却选在这里,除了看中这里的村干部务实能干、民风淳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村通过“三清两建”收回了村集体的2970亩荒山、1703亩耕地和370亩房前屋后的闲置地,而该高科技农业项目就需要用地308亩。碾坪村当时就有建设用地37亩,还有271亩地均为设施农用地,可解决项目用地问题。现在,10个生产车间的土建已经完成,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道路正在整修,10月底就可以启用。村书记靳如钦表示,按照计划,一期投资4800万元,一年就可收回成本,村集体最低也能收入120多万元。
“三清两建”成果显著:清收集体资产近两亿元,清收被乱占的集体土地7万多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98起……群众气儿顺了,集体资产壮大了,村组班子更团结了,乡村振兴有了动力,干群共奔致富路。
“乡贤”回归
激活乡村振兴“活水”
乡贤,过去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在新安,“乡贤”一词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不但品德、才学为乡人敬重,还包含有在外创新创业取得丰硕成果、致富不忘乡邻、愿为家乡争光添彩的老乡人。笔者见到的几位新安乡贤,都是很有故乡情怀的人。这些乡贤精英在外创业打拼,却心系乡亲乡邻,一直惦记着家乡的发展。新安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些乡贤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那时候起,新安县就开始对县域内外的乡贤排查摸底,建立乡贤人才库、乡贤俱乐部、创业政策库、产业项目库等多种信息服务平台。新安县一系列举措和不懈的工作热情取得了不菲的工作成效:共登记了乡贤5248人。其中,有意返乡创业的乡贤达到816人,谋划项目416个,计划投资25亿元。新安县对县域可发展的产业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乡贤返乡创业政策措施,从各方面加大对乡贤返乡创业项目支持。截至目前,签约落地项目达259个,计划投资额达15.2亿元,可带动就业7000多人。
在黄河南岸的一片山沟沟里,展现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个森林中的小广场,一边是绿树成荫中的森林乐园,一边是工农兵乡土菜的大食堂,食堂的后边沿着一条土路漫行,便是一个个经过精心改造的农家小院:庭院干净整洁、窑洞凉爽幽静……创建者是本镇北沟村人韩云伟。韩云伟大学毕业就在外创业打拼,每当回到家乡,沿着熟悉的山道散步总会让他想起小时候头披塑料布光脚冒雨上学的往事,冬天提着家里唯一的煤油灯上早自习、晚自习;放学路上,边拾柴火边拔野菜回家帮助做饭……长大后,韩云伟在外创业,每年回家看望,望着泥泞的双腿和帮助拿行李的家人,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经过与村领导沟通,他投资10余万元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修通了一条水泥路。全村人高兴,他自己也欣慰。随后,他回到老家,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最终确定以建设集生态种植、餐饮等为一体的“雅竹农庄”为发展方向,力争打造成新安县和正村镇的后花园,带动贫困户及周边老百姓就业100余人。运用土地流转,种植优质红薯、佛手瓜、香椿,带动周边百姓种养殖家禽、农副产品的销售。改造村民老旧宅院最大限度的保留乡愁老房子的原始风貌,吸引了游客,进一歩提升“农雅山庄”为洛阳大河田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现在的大河田园绿意盎然,道路洁净平展、村舍整齐美观。随着研学、沉浸式体验、餐饮、民宿、亲子乐园等项目的建成,2021年,洛阳大河田园乡村旅游度假区顺利通过了旅游等部门的验收,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位于偏避山谷里的石井镇以前全部是荒山秃岭,乡贤孙江子与他的父亲返乡创业,在当地流转荒山4000亩,带领公司和当地村民在沿黄河一带的10个行政村、25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重新规划蓝图。从平整土地、刨坑栽树、绿化荒山坡开始,修路、架电、引水,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以古都洛阳和黄河文化为内涵,集特色水果产业种植、生态观光体验、文化休闲、户外游乐、养生度假、影视基地取景拍摄于一体,建设综合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并与7个村联建“方舟营地”扶贫项目,建筑总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客房80间,带动农户2759户,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四星级园区。
他将移民搬迁后遗留下来的破旧窑洞改造成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农家小院,山湾子里的水域改造成了水上游乐场……苦干多年,孙江子硬是把这一带没水没电没路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集农耕文化、旅游度假的网红打卡地。
高浩振2016年6月从部队退伍后,准备在洛阳市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但看到家乡还比较落后,心里就一直琢磨如何围绕乡村振兴干点事儿。他的父母在本地创建了磁河生态谷,建成了100亩娃娃鱼、鲈鱼养殖基地,高浩振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事业项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招商引进专业的“山人行”团队共同开发磁河谷农文旅产业示范区。投资兴建民宿集群,打造高端民宿标杆——黄土泊宿集。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建了12间民宿小院客房、餐厅、特色窑洞KTV、电影院、茶空间、酒空间等。自试运营以来就受到洛阳市周边游客的青睐。抖音流量10天突破4000多万元。各种婚礼拍摄、订婚仪式、生日宴、求婚礼、公司团建等都选择在这里举办。高浩振表示,下一步将启动磁河谷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起特色产品展示售卖区、帐篷营地、儿童乐园、鱼菜共生、大棚有机蔬菜等一批相互配套的产业,带动周边4个村庄共同发展。
乡村运营
助推村集体“强筋壮骨”
新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强调以乡村运营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创新运营模式,通过招智、招资、招人、招财,实现技术理念引进、资本品牌引进、创客人才引进,探索各种运营模式,引入河南“山人行”、洛阳市城乡建投、文旅投等10个优质乡村运营商。
在懈寺村一块500亩的樱桃种植基地,老支书李根龙介绍说,懈寺村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三清两建”“三变改革”,村内流转土地达800余亩。懈寺村采用的是“集体+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目前,村里已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村976名村民全部入股。
村里与南懈星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樱桃、葡萄、瓜果等种植业,完成投资3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400多个村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16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分红金额将达到20万元,村民们未来将享受更大的福利。
以前,村民们吃水都成问题,村里也缺少像样的道路。随着集体经济壮大,村子不光解决了吃水、出行难题,家家户户都开上了车,还能拿到分红。改善的还有环境,村民社区公园、福寿居、党建广场、文化广场等设施逐渐完善,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据李根龙介绍,懈寺村将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截至目前,懈寺村种植有大粒樱桃、石榴、葡萄、桃、核桃等品种,还建设了草莓大棚、樱桃大棚、食用菌大棚,年产值达百万元。
为确保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儿足,懈寺村还成立了南懈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对村内产业项目、闲散资产进行统筹运营,打造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
仓头镇运用“平台公司+集体+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与洛阳城乡建投合作的乡村振兴及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9.6亿元,辐射带动沿黄河18个村,利用空心村和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村集体收入500余万元,带动周边800多名村民就业。
仓头镇云水村村支书表示,城乡建投规划的水云川项目,计划投资上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增加村集体收入。新安位于黄河南岸,特别是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沿黄河的沟沟壑壑成为淹没区,形成了风景独具的万山湖。云水村就在黄河支流畛河边,眼前的碧水蓝天白云朵朵,使人迷恋。村书记说到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滔滔不绝。
立足资源禀赋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新安樱桃是当地特产,2017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安的气候、地理等条件适宜种植樱桃,新安的樱桃粒粒圆润晶莹,色泽鲜艳,果肉细嫩多汁,酸甜可口,芳香味佳。据权威部门检测,新安樱桃不但营养丰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新安现存千年樱桃古树30棵、百年以上古树500余棵。立足本地种植资源优势,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新安樱桃种植面积已达8万余亩,年产樱桃6000万斤以上,年产值可达6亿元。樱桃产业最集中的五头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在磁涧镇的天兴生态园,笔者见到了创业者刘现宽。刘现宽外出创业多年,事业成功,几年前响应当地政府“引老乡、回故乡”的号召,成立了天兴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在老家周边4个村连片规划5500亩土地,创建了以种植大粒樱桃为主导,集种植、林下养殖、餐饮服务、运动健康、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七大产业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园区。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集体年收入达150多万元,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实践,刘现宽对种养殖很有研究,是典型的企业家+科技专家。在他的种植园里,几千亩果树枝繁叶茂,满目青葱。为了樱桃生长不受气候的影响,种植园正在逐步扩大暖棚的面积。刘现宽表示,暖棚虽然投资大一些,但暖棚里只要水、肥跟得上,生长出来的樱桃不仅品质好、产量高,而且可以提前成熟20天,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新安的大粒樱桃、软籽石榴、冬桃、花椒、核桃等优势资源,新安力推农产品物流、冷链、仓储、加工、营销、电商等配套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把磁涧镇、五头镇的优势农业项目与仓头镇沿黄生态廊道融合起来,把新安县城西边的铁门镇与县城东边的磁涧镇贯通起来,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截至目前,新安县已打造农林文旅融合示范带、示范区20个,覆盖152个村近30万人,年综合收益突破20亿元。
新安,向我们展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
(本文配图由新安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