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邕乐村美悟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三清三拆工作动员会。邱 祥 摄
□ 玉兆庆 傅 锦
那陈镇隶属广西南宁市良庆区,下辖1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坡,户籍人口38,607人。近年来,那陈镇以人口聚居、习俗相近的自然坡为网格治理单元,建立健全“微网格+三建六共”工作机制,创新自然坡微网格治理制度体系,有效推动了乡治有序、乡风文明、乡村秀美,实现98%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走出了通过自然坡“微治理”撬动行政村“大治理”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近年来,那陈镇先后获得“平安镇”“生态镇”等多项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1个、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6个、文明村2个、卫生村16个、生态村16个、文艺村2个和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1个、乡土特色示范村6个。
实施“微网格+三建”,搭建乡村共管共治组织架构
在自然坡实施党建、群建、社建“三建”联创,通过强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构建微网格治理“组织链”“自治群”“共建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乡村微治理“四梁八柱”组织保障。
一是筑牢党建“组织链”,强化党管农村。加强自然坡党组织建设,实行党员编组管理,每个自然坡设置2户~3户党员中心户,每户党员中心户领班5户~8户党员户,每户党员户联系20户~30户农户,建立“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户+农户”的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党员家庭的纽带桥梁作用,让党员心中有群众、让群众有事找党员,构建党组织核心引领、党员家庭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自然坡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二是健全群建“自治群”,固化党领民办。每个自然坡设置党群议事厅,建立党群议事会、户主代表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会等自治组织,调整优化村民小组,搭建自然坡党组织主导下的“微自治”党群组织架构,同步配套成立自然坡党组织领导下的老年助攻队、巾帼义务队、青壮突击队、义工服务队、治安联防队等群团组织,固化形成自然坡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的组织制度体系,推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三是完善社建“共建圈”,深化党群互动。引导自然坡组建乡贤参事会、农经合作社、山歌文艺团和依法治村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风文明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吸收农村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义士、经济能人、退休干部、青年人才等不同年龄、身份、层面的农户参与基层治理。通过“三建”联创,构建形成了以自然坡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的自然坡微治理组织框架体系,直观有效的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一起推进自然坡微网格治理。
实化“微网格+五治”,夯筑乡村善管善治践行路径
在自然坡实化细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深度融合,贯穿全网格、全周期、全维度,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以政治引方向。强化自然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领导核心,建立自然坡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1+X”联户服务等党建为民服务制度,开展政务服务无偿代办帮办服务,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
二是以自治增活力。实行简政放权,梳理制订自然坡小微权力清单、自治项目清单17条,涵盖村务事项决策、集体经济分红、资产资源处置等13项公共权力事项以及宅基地初审、计划生育审核、困难补助申请、坡级印章使用等16项便民服务事项。自然坡小微权力清单事项均由自然坡“一组三会”(党组织,党群议事会、户主代表会、村民理事会)按照既定的规章程序办理。
三是以法治筑保障。通过推动法律服务、自治机制、宣传阵地、法治创建“四下沉”,创新法治乡村建设。法律服务下沉“在身边”: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法律明白人”建设,建强“三土六员”队伍,带动农民学法用法敬法护法。民主自治下沉“微运行”:推行自然坡村务管理“五议五公开”,即是:凡属自然坡重大事务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按照“村民建议—党组织提议—户主代表会、村民理事会联席商议—党群议事会审议—户主大会决议”程序办理,依序张榜公布商议事项、审议程序、决议结果、实施方案和办理结果。普法宣传下沉“接地气”:布局建设自然坡法治宣传阵地,建成法治广场6个、法治长廊5个、普法巷道3个、法治墙绘3个、法治雕塑2个、法律书屋16个,推动法治文化浸润民心。法治创建下沉“进万家”:每年开展“平安家庭”“守法乡邻”“学法用法示范户”等创建评选活动。
四是以德治施教化。定规矩,以规立德:成立自然坡红白理事会,实行红白喜事审批备案制,倡议“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整理符合公序良俗的约定俗成25条、民间禁忌17条、草根法规39条,通过“美丽约定”“文明公约”等乡土契约形式或者融入村规民约加以规范起来,引导群众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挖掘“美悟坡梁氏祖训”“那蕾坡黄氏族规”“那眼坡李氏家法”等宗氏良好家风家训,建立宗氏族规祖训长廊,赋予新时代要求,带出好乡风、好民风。创载体,以文养德:广建文化阵地,建设文艺戏台21个、农家书屋16个、村史展厅16个、人文廊亭5个,每年举办“盐马古圩节”“嘹啰山歌会”“壮乡戏曲节”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和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注入润养文明乡风的强大动力。抓创建,以评兴德:设置“善行义举榜”,每年开展“新时代乡贤”“热心公益之星”“道德模范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形成鲜明的崇德向善舆论导向。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建立涵盖遵纪守法、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孝老敬亲、戒烟控酒、禁毒拒赌、垃圾分类、美化庭院、生态文明等九个方面的评分标准体系,村民凭借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的生活用品。搭平台,以教传德:开设自然坡“道德讲堂”,组织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登台宣讲,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组织发动每家每户因户制宜订立家规,作为家庭成员的言行规范,写到纸上、挂在墙上,时刻警醒群众牢记家规、正好家风。扶正气,以行促德:发动群防群治“红袖章”930多人,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整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正向推动德治良性发展。
五是以智治强支撑。建立智慧农村警务平台,实施“一村一警(辅警)一警务助理”100%覆盖。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自然坡微网格视频监控网点,安装平安乡村视频探头870多路,接入农村“雪亮工程”完善应用拓展、互联共享、管理维护等功能,打造“全村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每个自然坡建立“微网格+微信群”服务管理体系,每户家庭至少一人进入微信群,配套安装LED大屏幕、大喇叭等视频音频设备,确保各类信息第一时间达户到人,实现防范宣传“微”平台、风险化解“微”战场、群众办事“微”大厅、矛盾调处“微”渠道、社会动员“微”阵地的“功能集成”综合应用。
实行“微网格+六共”,形成乡村长管长治动力机制
在自然坡实行“引领式”共转、“响应式”共创、“联动式”共治、“对话式”共商、“契约式”共建、“普惠式”共享“六共并行”,形成乡村长管长治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三级联创“引领式”共转。建立“镇—村—坡”三级联创推进自然坡治理工作体系,明确镇、村、坡三个层级的治理职责任务。
二是吹哨报到“响应式”共创。整合细化镇级机构、单位承担的乡村治理职能36项,推行“网格呼叫、部门报到”,建立自然坡“全科网格”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
三是多元主体“联动式”共治。明确自然坡各类党群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建立形成以自然坡党组织为统领核心、党群议事会为决策主体、村民理事会为执行主体、户主代表会为监督主体、其他组织为辅助单元的“一核多元”共治体系,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互补、联动参与基层治理。
四是民主自治“对话式”共商。制订自然坡“一组三会”议事规则,全面落实“五议五公开”,依托党群议事厅定期开展百姓说事、党员议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实行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
五是自我管理“契约式”共建。建立公开承诺制度,自然坡“一组三会”(党组织,党群议事会、户主代表会、村民理事会)成员、群团组织负责人、农村党员公开作出履职、廉政、自律“三承诺”。指导108个自然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农户签字背书,作出守约承诺。推行文明实践积分结果与评先评优、政策优待、民生福祉挂钩。
六是治理成果“普惠式”共享。在公共服务惠民上,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出16项便民服务事项,实行“白+黑”服务模式,白天“随时办”,夜晚“上门办”,实现“服务在家门口、治理在最前沿”。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引导自然坡注册成立16家集体企业(农经合作社),盘活农村“三资”,变“闲”为“宝”,通过发展产业、村企合作、乡贤帮带等方式,带动自然坡每年实现集体创收160多万元。在困难群体帮扶上,组织17名党员致富能手和6家企业与158户困难家庭结对开展防贫帮扶,建立就业培训、创业帮扶等机制,促进困难家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