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晓涛
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位于聊城高新区的东部,每天它的成长变化都被石倩看在眼中:“早上我上班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与旭日一道‘升起’,熠熠生辉;每到傍晚,它也与晚霞一道‘落幕’,特别美好。”情随景生,石倩的内心之所以为之触动,很大程度上和她的身份有关。她是聊城高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部副部长。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无独有偶,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也在这一天正式开园。该园区由聊城高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明年9月份正式交付。
8月13日,“聊城智造,产业出海”2022山东(聊城)跨境电商峰会隆重举行。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峰会主办单位之一。这并非产业园首次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它已两次在上海进博会上做专题推介。在聊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存伟看来,跨境电商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于聊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也是实现转型和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和机会。
位于鲁西的聊城,将跨境电商崛起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堪称顺势之举——在山东乃至全国,跨境电商正在迅速兴起、蓬勃发展。
跨境电商风劲 聊城乘风而上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聊城市对RCEP成员国实现进出口85.7亿元,同比增长3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96.6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机电产品实现出口48.6亿元,同比增长42.6%。
据了解,聊城市正在加速跨境电商产业布局,全力推动聊城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发展。
“RCEP生效后,山东省签发的首份输马来西亚、韩国产地证,就是由我们园区的聊城外贸数字化生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办理的。”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总经理侯敏说。
田存伟表示,目前,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智汇谷产业基地已经入驻近百家从事跨境业务的公司,可以实现“一站式”服务。智汇谷产业基地正布局的聊城大学科技园已入驻全国40多家高校、一流科研院所和聊城本地产业对接的项目,以共同打造一个政产学研的综合体系。据悉,该园的目标是成为鲁西地区配套完善、体系完备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之一。
石倩透露,就在峰会召开的两天前,8月11日,在遥远的非洲之角,吉布提国际自贸区聊城智造跨境电商商贸产业中心举行了开业仪式。“这个小小的仪式激发了我们莫大的自信。”她的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
事实上,积极打造多产业、多区域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聊城,只是整个山东跨境电商发展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
2021年,山东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实现“双过千亿元”,为外贸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今年2月,淄博、日照2市入选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此前入选的青岛、济南、烟台、威海、临沂、东营、潍坊7市,山东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增至9个,位列全国第四。
数字显示,2021年,山东省跨境电商整体进出口超过千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山东省共有3207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排名全国第三。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山东已有1.4万家外贸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占比近35%。今年1月~5月,山东外贸企业在国际站的交易额同比增长55.6%,高于26.8%的总体增速。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37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9%。其中,出口约13,918亿元,同比增长28.3%,进口约5319亿元,同比下降0.9%。2017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规模增长了近10倍,而山东省更是增长了50倍。
报告聚焦山东 鲁西优劣并存
峰会上,智汇谷、阿里云创新中心、创头条、博士科技共同发布了《2022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最后一章聚焦包括鲁西在内的山东省,对其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认为,山东省跨境电商的日韩口岸优势进一步彰显,东北亚战略枢纽作用初显。
需要强调的是,山东省传统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山东省3万多家外贸企业中,半数以上有转型跨境电商的强烈意愿。
对于山东(鲁西)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总结出四大优势:一是对外贸易发达。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93万亿元,连续6年刷新历史新高。二是电商基础良好。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2020年,山东省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三是地理位置优越。山东与日韩地缘相近,经贸联系广泛密切。四是经济产业优势,需求空间广阔。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劳动力密集,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同时,《报告》也指出山东(鲁西)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劣势。首先是东强西弱,区位发展不平衡。山东省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不均衡发展态势,与青岛、威海、烟台等沿海城市相比,鲁西地区外贸区位优势存在一定不足;鲁西地区未处于经济圈核心地位,发展依赖其他区域辐射带动以及省级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其次是标杆企业少,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少;本土综合类出口平台数量偏少,垂直跨境电商出口平台规模偏小;自主品牌意识落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再次是物流体系欠缺。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不大;物流通关政策、供应链金融政策、物流业准入等方面存在差异。
汇聚优势资源 加速产业升级
面对蓬勃的行业发展态势,聊城该如何汇聚优势资源共建产业新格局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张莉在《双循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环境风险,面对挑战我国跨境电商一定要规范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要培育多元化的平台,提高综合的服务能力,要加速推进B2B模式,支持跨境电商的平台建设。“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复制推广了大概70项成熟的发展措施,聊城做跨境电商产业园,可以引用一些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她建议说。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接近450万,并在不断扩大。来自聊城本地的山东壹街区产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庆民对此深有同感。他说,聊城市有很多优质的制造业产业,为外贸出口服务提供了基础支撑,但是聊城市外贸发展也面临缺乏专业化人才的瓶颈。因此,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补齐外贸出口企业短板,搭建起来优秀的团队。
针对聊城的主要产业钢机械,阿里国际站为聊城做了两个产业带:钢产业带、机械产业带。阿里国际站(聊城)负责人王颖透露,今年的目标是帮助1000家客户从聊城“走出去”。
为促进政策、产业资源的对接与合作,促进相关产业生态的快速发展,峰会上成立了聊城跨境电商联盟。
“希望让世界从跨境电商产业园走进聊城,让聊城从跨境电商产业园走向世界。”这是石倩对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未来寄予的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