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陈荟词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8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中欧班列发展成效和未来前景。
此次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写,系统总结梳理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效、发展启示和发展愿景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国铁集团货运部主任庄河、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夏俊介绍《报告》有关情况。
成效:探索出一条凝聚共识的发展之路
徐建平指出,《报告》从5个方面总结了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效:
——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中欧班列的开行,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拓展了国际联运通道,大幅提升了沿线口岸、枢纽节点能力,形成了“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空间布局,开创了国际物流运输合作新局面。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助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欧班列的开行,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扩大了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通,促进了沿线国家民生改善,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运送货物530万标箱,重箱率达98.3%,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已逐渐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
——维护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中欧班列的开行,打造了国际抗疫“生命通道”,助力了沿线国家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了国际物流应急保障能力,凸显了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已成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欧班列充分发挥国际铁路联运“分段运输”、人员接触少的优势,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促进了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中欧班列的开行,深化了沿线国家及其节点城市之间的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越来越多的中欧班列境外节点城市与中国主要开行城市之间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为中欧之间文化传播和交融创造了更多机遇。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给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中国机会”,也捎回了“欧洲产品”“欧洲希望”,“中欧班列+贸易”“中欧班列+口岸”“中欧班列+园区”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中外各方对开行中欧班列的需求不断增长。
2016年6月8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开行质量不断提升,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效果日益凸显。2016年~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1702列增长到8225列,3年增长了近5倍。2020年开行突破万列,达12,406列,2021年达15,183列。”庄河说。
启示:适应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徐建平指出,《报告》从4个方面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发展启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视与支持是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领导亲自推动,外交、商务、执法、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企业间互动交流合作,为中欧班列畅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和保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是中欧班列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共商合作机制、共商运输组织、共商信息联通、共商便利通关,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通过共建联运通道、共建服务网络、共建班列经济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优势;通过共享铁路建设成果、共享班列效益成果、共享贸易合作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创新是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探索开展集并运输、空箱跨国调运等,创新运输方式,大幅提高了中欧班列运行效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不断强化电子信息互换、铁路快速通关等,创新通关模式,显著提高了通关便利化水平。国内外中欧班列运营企业组织开行了运邮专列、冷链专列、汽车专列等,形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体系。
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求是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中欧班列践行了开放包容合作的发展理念,顺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开放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愿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通,助力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适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夏俊介绍说,海关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和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通关便利化,近年来,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十条措施;同时,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作业效率,积极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愿景:固基础稳态势提质量做好“五个着力”
徐建平表示,《报告》从3个方面描绘了中欧班列的发展愿景:
巩固中欧班列发展基础。中国愿与沿线国家深化贸易畅通,共同做大经贸合作基本盘;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通“堵点、卡点”,全面提升中欧班列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共同完善中欧班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
稳定中欧班列发展态势。中国愿与沿线国家深化政治互信,密切政府间合作,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构建市场化经营秩序,共同为中欧班列营造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量。中国愿与沿线国家加强市场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共建繁荣班列、数字班列、绿色班列、共享班列、人文班列,与沿线国家一道共享中欧班列发展机遇。
关于如何推进中欧班列未来发展,徐建平表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巩固稳定提升”统筹做好五方面工作,包括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创新中欧班列运行管理和发展模式、构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中欧班列运行风险防控。
徐建平强调,面向未来,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继续弘扬丝路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