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汪险峰报道 8月16日,记者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召开的“辽宁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不懈努力,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板块支撑体系和动力系统初步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定位更加清晰、发展更加协调,立足辽宁、服务国家战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推开。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赵爱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沈阳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城镇化水平较高,一体化发展潜力较大。2021年,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1.3万亿元、占全省47.2%,城镇化率接近76%。
据介绍,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唯一出海通道和主要对外开放窗口,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良。2021年,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达到1.3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9.4%。今年上半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海铁联运集装箱量增长17.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8%,居国内主要沿海港口前列。
辽西3市(锦州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充分利用毗邻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密切,逐步成为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
赵爱军表示,辽宁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统一、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城镇与乡村相贯通,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带动县域发展、县域促进大中城市繁荣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县域产业竞争力、集聚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17年~2021年,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75亿元增加到541亿元,年均增长9.6%,占全省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瓦房店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18位,海城、庄河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黑山、桓仁、盘山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辽宁通过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辽宁全省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79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二是粮食主产省地位巩固加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由10年前的4800万亩增至5300万亩,粮食产量由10年前的400亿斤增至507亿斤,屡创历史新高。三是产业融合提档加速。凌源(花卉)、桓仁(野山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海城等4个县(市)获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四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深入实施,累计创建美丽家居村2367个。五是农民收入大幅提升。10年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4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56:1下降到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