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 穆
餐厨垃圾是餐饮行业产生的垃圾和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的总称,其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从2010年开始,先后组织团队开展了100多场大型垃圾分类宣传和调研活动,并联合暨南大学刘泽寰教授团队,创建了广东利世康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世康”),专门攻关餐厨垃圾的处理难题。
经过10年的艰苦研发,开发了能“吃干榨尽”餐厨垃圾的“噬污酵母”和“餐厨垃圾联合生物加工工艺”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成功将餐厨垃圾转化为非粮乙醇、工业油脂、酒糟酵母蛋白粉等资源化产品,具有无害化显著、减量化快速、资源化突出等效果。
“噬污酵母”的发明人刘泽寰教授及其团队是国际生物质转化利用领域的弄潮儿,长期致力于可再生生物质的转化利用新技术开发。团队采用了国际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构建,将每个酵母细胞打造成细胞工厂,从基因和酶分子水平实现微观层面的精细调控,专门制造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绿色生物基化学品。在生化工艺搭建方面,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生物炼制技术,从分子水平精确调控生物转化过程,比传统生化工程和发酵技术更加高效和低碳,从菌种到工艺填补了环保领域的技术空白。
相较于传统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利世康开发的“联合生物加工工艺”可在24小时内完成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能有效杀灭餐厨垃圾中所有病害微生物,阻断有害菌分泌的毒素积累。整个处置过程无臭气、污水、废渣排放,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缓解集中处置垃圾的“邻避效应”,防止“地沟油”“潲水油”“垃圾猪”的危害,近乎实现“零排放”,是一条集工业智能化、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工艺技术路线,开创了一种继焚烧、填埋、好氧堆肥、厌氧制沼、昆虫养殖之外的新餐厨垃圾处理模式。
出于成都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需求,该项创新技术在成都市新都区国资平台的支持下,建成了首座日处理100吨的示范工厂,并于2020年9月10日开始正式运行,由利世康控股子公司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兴龙”)负责营运,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该项目一期建设日处理100吨生产线,二期建设将扩大处置能力达到日处理800吨,处理服务将覆盖成都市北部区域。一期生产线已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投运,日处理峰值达到102吨,预计2022年11月后,日处理能力将能达到200吨,项目年处理餐厨垃圾量将达到70000多吨,预计产生工业油脂5000余吨、非粮乙醇1000余吨、酒糟酵母粉2000余吨,年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目前,工业油脂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销售,非粮乙醇作为化工原料、消杀用品、生物燃料使用,酒糟酵母蛋白粉经过团体、企业标准认定后用于家禽和水产养殖试验。
利兴龙根据项目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了工艺、设备、运营管理、收运监管,出台并公示了《餐厨垃圾联合生物加工处理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完成了工艺设备标准化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收运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全程监控、追踪收运人员、收运车辆,以及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实时运行状态,进一步保障城市的食品卫生安全。目前项目已具备大规模复制能力,可向四川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项目总指挥刘人怀院士,拥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工程安全和工程设计、建造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工程技术团队,负责实施工艺设备线的设计、制造和搭建。自主配套研发了餐厨垃圾自动化分选和油脂高效分离技术,对项目的产业化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利兴龙公司已经与北京首发集团、宝武环科集团、四川生态环保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生物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服务在全国范围开展推广,力争在几年内做成国内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标志性新技术,为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伟大目标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