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古堰画乡 山水艺生

□ 杨 阳

19世纪,法国艺术家在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捕捉”到了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庄,从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巴比松画派”。相隔两个世纪后,中国艺术家在浙西南同样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那里桨声帆影,烟雨尘印,名唤古堰画乡。

一衣带水的瓯江,相隔了古堰和画乡。虽然名称有别,但无论是古堰还是画乡都拥有着如画般的美感,其差别在于古堰重人文而画乡重自然。这里呈现着江南小村特有的风格:白墙黛瓦、依山傍水,一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贯穿其间。

古堰古村、古树古街、青山绿水等古朴自然的江南古镇风貌,塑造了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山水人文景观。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古堰”即通济堰,坐落于碧湖镇堰头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画乡”则位于大港头镇古埠头,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大批画家聚集于此,“丽水巴比松画派”及其创作基地就此产生。

古堰画乡同时也是“中国摄影之乡”创作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最美乡愁艺术小镇,更是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浙江省优秀特色小镇创建单位。

用艺术活化空间资源

古堰画乡以“丽水巴比松”油画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主轴,艺术空间为元素,以画为“媒”,塑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文旅小镇。

自2006年起,古堰画乡就通过组织各类艺术活动来激发小镇的艺术活力。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六届“古堰画乡名家写生行”,扩大了当地的艺术知名度。随着4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艺术活动让古堰画乡呈现出了更高层次的影响力。

2016年的中国写生大会,打开了国际语境下东西方关于“山水与风景”的跨越式对话;2017年至2020年的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打开了从艺术到文旅生活的多元化和大众化视野。

2018年开始,围绕“丽水巴比松”展开的一系列高端艺术研讨会,塑造出了动人的在地文化景观;“古堰画乡——浙江特色小镇海外推广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精彩亮相,在国际上获得高度关注。

2019年“丽水巴比松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古堰画乡与“丽水巴比松”在几十年共生背景下艺术社会化的学术性小结。

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古堰画乡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十年五届的艺术展事,打造全国性的艺术合作平台。

这些不断升级的艺术活动,激发出古堰画乡无尽的艺术生长活力,使之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艺术文旅小镇。

目前,小镇新老区块已经形成集“写生基地”“艺术创作街区”“画廊街区”“艺术休闲度假区”于一体的“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共生共荣的艺术生态系统。

除了画的元素,古堰画乡也充分发挥原生优势,利用国际摄影节举办地、中国摄影博物馆等资源,同步建设省级摄影小镇。

如今,正在建设的古堰画乡艺术中心、新的文化产业区块等,都将为未来古堰画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目前,入驻古堰画乡的艺术工作室、画廊已达126家,油画年产值达1.2亿元;全国近300家高等院校在此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写生创作15万人次以上。

以艺术作为生活方式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正在成为古堰画乡的现实景观。古堰画乡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客、归侨、宋韵国风爱好者等群体向往的栖息地。沿江滨路等古街闲逛,两侧开设有不少画廊、书店、咖啡馆以及专门出售工艺品、明信片的礼品店,各家门匾上的漆字也往往自成一趣:“泡茶等花开”别有诗情画意,“港溪月上”画面感十足,“枕水眠风”则藏着枕石漱流的隐居情怀……

自2006年起,古堰画乡就招引来一批省内外职业画家。十几年过去,曾经带着创业梦想的画家们,在文旅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古堰画乡的生活环境。

如今,这些画家已经成为了古堰画乡的新乡民,画画、创作、生活、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他们的生活景观成了外人眼中新的风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活美学家”慕名来到古堰画乡生活、创作。

2019年5月,古堰画乡一号艺术区成功开园,标志着当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政策的出台,也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驻。油画协会、民宿联盟、文创联盟等多元化社群的成立,让古堰画乡俨然成了一个艺术文旅生活社区。

古堰画乡经历了从艺术画乡,到文旅画乡、生活画乡的转变,新的生活也催生了新的生产土壤。现在,人们来到画乡,不仅依旧能看到山美水美艺术美,在老街、新区、镇区等各个角落,还能看到“古堰画乡新乡民”们的“艺术生活馆”:如纯艺术类的博兰当代艺术生活馆,设计文创类的畲凤设计艺术生活馆,手作工艺类的一默家布艺生活馆,民宿类的米乐娜艺术香薰生活馆等。

穿梭在这些“艺术生活馆”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创新的能量,同时也见证了古堰画乡的生活方式。

从艺术走向共同富裕

古堰画乡并没有局限于旅游业的发展,而是打通了旅游、教育行业的经络,使旅游行业成为教育设施的资本来源,教育行业打造口碑,推动旅游发展。古堰画乡不仅是景区,更是一个培育产业的大平台,诸如油画产业、民宿产业、旅游地产等均是其中的代表,基于全域旅游实现“旅游+油画产业”“旅游+民宿产业”“旅游+养生农业”“旅游+创客产业”的产业融合思路。这些源于古堰画乡的实践,也牵动着整个莲都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在实践的基础上,古堰画乡又提炼“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概念,通过艺术理论的成熟完成与其他同类型景点的差异化过程,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在深挖“丽水巴比松”画派30余年的发展文脉和艺术养分过程中,这里构建“社会资本代建+政府出资回租+画家无偿使用”租用新模式,打造集艺术家、匠人、创客、驻客于一体的“艺术社区型”集聚区。通过推动油画创作、培训、交易、鉴赏、收藏、会展全产业链发展,如今古堰画乡景区可以满足“消费级”至“收藏级”的多样化艺术品需求,“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持续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古堰画乡还具有创新进取的特质。近年来结合“互联网+”,古堰画乡又提出了“体验式”旅游思路。不仅绘画创作者们在此寻找灵感,游客也能够通过“公共绘画”与创意市集切身体验绘画创作过程。这种浸入式的体验使古堰画乡在一众古村落中脱颖而出,增强了文化号召力、文化软实力,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古堰画乡吸引了近500名创客在此创业和生活,景区周边已有超150家民宿、农家乐,共创造就业岗位2200余个,每到节假日民宿平均入住率达70%。

古堰画乡通过艺术、文旅和生活,打造“艺术乡建”,实现产业递进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近三年来,小镇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28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高达1563万元。十年间,带动周边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十倍。

古堰画乡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艺术介入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艺术在乡村产业、人居、文化等方面具有双重价值的体现,“显性”的是空间构筑与艺术元素的产业赋能;“隐性”的是乡村社会风貌与民俗礼节的回归与重铸。

比如乡村的祖屋老宅,承载着家庭的神圣性,体现人与生活的相依,折射人与生活的亲密。修复老宅,不是修复几栋有代表性的建筑,而是对整个村庄实施改造,体现环境的和谐和完整的文化概念。在不破坏外观建筑的基础上,实施满足当代生活需要的功能空间改造,以实现传统心灵与当代生活的重续。

这种现实意义上的公共美学行为,正确地处理了“乡愁”与“乡建”的关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融合”乡村,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解,重建了乡村的情感共同体。

山水吸引了艺术,艺术促进了文旅,文旅催生了新生活,新生活孵化了新产业。在“艺术乡建”这一背景下,古堰画乡正在用“作为产业的生活方式”,艺术化地描绘新时代的诗意美好生活。

2022-07-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956.htm 1 古堰画乡 山水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