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杨 禹
三年,千余日。沿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前进足迹,我们能从中国石油的改革者们身上,感受到“不可虚度一日”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国有企业必须搞好。搞好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只要还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企改革长期实践中的关键一战。
中国石油的这一战,拼出了状态,闯出了新意。这场改革故事的主角是人。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这家身量庞大的企业,位居行业前沿,有辉煌历史、卓著成就,也始终有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我们能非常具体地感受到这支队伍所承受的压力。关键在于,他们没有被压力压垮,而是把压力变成了动力。
人还是那些人。但他们决心,用这些人,做更多的事、做一些新事、做更有质量的事。于是我们看到了——用好的顶层设计,引领整个队伍的努力方向;调整组织体系,减少冗员、解决缺员,该减的减,该增的增,把人放在更合适的地方,让人与人的关联更符合现代企业的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关注人的需求与成长,让人成为人才,让人成为创新的动力源。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中国石油的改革者们,这三年挺忙。他们落实中央的顶层设计、整体部署,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了很多鲜活探索,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他们敢于向顽疾动手,向习惯动手,向自己动手。他们发挥了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主动精神,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今天,中国石油是一个正在“长个儿”的巨人。除了油和气,还要向新能源挺进。一旦人的目标更明确,人的位置摆对了,人的活力被激发,这“长个儿”,就是一个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前进过程。他们传承着这支光荣队伍的好传统,弘扬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创新驱动,塑造着崭新的自己。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中国石油的改革故事还在续写。对于故事的主角们来说,三年行动有收官,改革创新无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