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一棵树见证内蒙古绿色版图扩展

□ 张云龙 李云平

仲夏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一片“绿色庄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包头嘎查党支部副书记宝秀兰摸着身边一棵老榆树说:“当时,地里都是白沙子,只有一棵老榆树。这棵老榆树给了我启发,沙子里能种树、能长树。”宝秀兰买了1200株杨树苗,栽在房前屋后。直至2005年,她的2500亩荒沙地终于披上“绿装”。

在宝秀兰的带动下,包头嘎查人人植树造林,家家搞生态建设,6.3万亩的沙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各族群众在与风沙危害斗争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每年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的40%。防沙治沙成为内蒙古保护修复生态、增进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

内蒙古不断加大防沙治沙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全区多项防沙治沙技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微创气流法造林等“黑科技”显著提高防沙治沙成效。

随着治理成效显现,沙地为内蒙古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提供空间。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宝侠及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自主选育出来的抗旱小苹果新品种“塞外红”,成为自治区首个通过国家森林认证的经济林树种,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可实现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2022-06-2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135.htm 1 一棵树见证内蒙古绿色版图扩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