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志斌 黄淑琼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基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要加强法治教育,并特别要求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社会法治教育网络。
作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先行示范的深圳市中心城区,福田区早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出台之前的2014年4月,就开始致力探索由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参与的青少年普法创新模式,推出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八年来,在党委、政府、中小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上千名普法志愿者的努力与付出,“新雨计划”在深圳结出累累硕果。历年来获得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项目、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项目、市教育局“深圳市中小学德育特色项目”等众多荣誉与嘉奖。近日,福田区又出台了“新雨计划”2.0版,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班一员”法治辅导员机制,用法治呵护“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专业驱动四方联合开启青少年普法新模式
2015年,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访谈、课程设计、校园试课、讲师培训等精心筹备,由福田区司法局(区普法办)牵头,福田区教育局、共青团福田区委和公益社会组织共同策划推出的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新雨计划”正式在福田区百花小学落地实施。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园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法律专业师资不足、教学形式不够生动等短板,存在法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不够、法治课未列入教纲且课时难以保证、法治课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等问题,福田区司法局发扬创新实干的奋斗精神,率先探索引进了社会法律专业力量,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四方联动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
福田区司法局与教育局协作,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普法格局,引入社会力量,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承接、多元主体参与的青少年普法工作新格局。在普法主体方面,区司法局指导法律专业社会组织打造了一支由法律界、媒体界、公益界优秀人士组成的专业校园普法志愿讲师团,有效解决校园法治类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招募家长志愿者作为助教,推动校园普法课向家庭、社区延伸,全力打造新颖的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校园法治课,逐步形成了青少年普法“福田品牌”。
“精准滴灌”实现普法教育内容形式双创新
打造“有情怀的普法课”,这是推行“新雨计划”的初衷。以往的校园法治课,大多存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法律专业师资不足、教学形式不够生动等问题,较为强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偏重刑事犯罪处罚威慑作用,法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不够,学生兴趣不高、法治获得感不明显。针对以上短板,“新雨计划”将普法教育与素质培养深入结合,重点启迪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培养法律价值观、训练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等,致力于做不一样的普法课、受欢迎的普法课、有情怀的普法课。
“新雨计划”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生硬化普法教育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创新开发了“宪法”“规则”“公共参与技能”“反校园欺凌”“民法典”“犯罪预防”等课件体系,涵盖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点领域,并注重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实现了普法内容的精品化。
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新雨计划”推陈出新,采用小班制、参与式和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打造基础课程、主题课程及实践活动三大板块,形成多样化教学形式,让“有意义”的普法课,变得更加“有意思”。
在课堂上,普法志愿讲师通过法治教育小故事,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游戏,让学生们结合场景分组展开讨论:若自己是规则制定者,会如何制定规则。让学生懂得如何理解规则、适用规则,以及在规则不合理、不明确时应如何完善修改,培养了学生“知规则、辨规则、守规则”的意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2.0版出炉“一班一员”呵护“祖国的花朵”
2022年5月1日,教育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详细规定了法治副校长的工作职责及聘任管理事项,并要求每位法治副校长每年需在任职学校完成不少于4课时的法治教育任务。然而,目前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法治副校长都大多来自公安派出所,均属兼职,一位干警往往需要担任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任务非常艰巨。针对现有法治副校长人力不足、时间有限等问题,福田区司法局、教育局、团区委及公益社会组织再度联手,共同推出“新雨计划全新升级2.0版本”,充分利用福田区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与成熟的志愿服务体系,在遴选、培训出优秀普法志愿者的基础上,与学校签订《法治辅导员聘任协议》,聘请普法志愿者担任班级固定的法治辅导员,进行“一班一员”全方位结对绑定,从仅仅负责上课的普法讲师,升级成为陪伴班级共同成长的“法治辅导员”。在2022年~2023年项目首年,福田区就选拔了100位优秀普法志愿讲师,在10所试点学校的100个试点班级,推行“一班一员”新模式。
法治辅导员除了走进校园为孩子上普法课,还可为家长、老师开展普法,以及为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等等,从法治教育、家长教育、校园安全等多方面着手,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学校保护、家庭保护提供更专业和全面的支持,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系列新规当中的各项职责保驾护航、减少法律风险。
该项目在深圳市首次实现由社会组织协助选派校外法治辅导员,首次实现由普法志愿者担任校外法治辅导员,大大提高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全面深化升级“新雨计划”青少年法治教育及综合治理工作。这一举措为全国创新,将助力深圳市、福田区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先行示范的表率。
走向全国打造青少年普法“福田品牌”
“新雨计划”就像甘霖一样,润物细无声。通过不断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实现了组织实施社会化、普法主体专业化、普法内容精品化、普法形式多样化、普法评估体系化等多个突破,逐渐形成了青少年普法“福田品牌”,影响力覆盖全国。
自启动至今,逾800名普法志愿讲师参与授课,已进入深圳市中小学158所,累计讲授校园普法课程6302节(含线上普法1500节),受益学生近31万人次。201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新雨计划”青少年普法课程在汶川成功复制落地,其后“新雨计划”陆续被汶川、银川、贵阳、遵义、昆明、安顺、晋城、广州、永州、濮阳、大连、喀什、沈阳、上海、鄂尔多斯等全国各地争相引入。
新雨计划的“福田模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纷纷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汶川模式”“春晓模式”“蓝山模式”“沪江模式”“真爱模式”……在全国兴起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清凉之风。8年间,新雨计划系列课程已累计进入全国31个省399个县(区)1000多所中小学,授课超过54000堂,受益学生逾200万人次。以“新雨杯”校园精品法治课全国大赛等为代表的衍生项目广受欢迎,逐渐形成全国开花的“深圳普法名片”。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福田区不断创新青少年普法教育,深耕“新雨计划”,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可复制、易推广的青少年普法有效机制,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技能的年轻公民,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创新推出“新雨计划”2.0版、首创《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南》深圳地方标准……系列举措充分展示了福田首善之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为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奠定良好基础,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福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