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历史性跨越: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中宣部近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说,这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建成了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天堑变通途,当惊世界殊。徐成光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交通运输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有力保障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徐成光说,我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从2021年数据来看,平均每天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徐成光表示,我国完成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兜底性目标任务,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交通连片成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去年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3.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力确保物流保通保畅,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体现了中国担当。

徐成光表示,下一步,将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高效率的“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畅通经济板块高效联通的主动脉。提升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国家战略支撑能力,进一步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

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表示,铁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中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均居世界首位,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绿色低碳优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以往“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安路生说,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

铁路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成效明显。安路生介绍,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比例不断攀升。国铁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京沪高铁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法治化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都相继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表示,我国的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

十年来,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33.1%。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推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四大机场群已初具雏形。全国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十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等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

董志毅介绍,我国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民航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通航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了339个,通用航空器3045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通用航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董志毅表示,“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由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提升质量效率,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构建一流的民航基础设施体系。

快递业务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今天收快递了吗?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快递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日渐成为经济循环畅通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介绍,十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亿元增长至12642.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9%。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是原来的19倍,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作出了行业贡献。

戴应军说,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十二五”时期完成了88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十三五”末期,全国建制村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快递网点目前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经超过80%。

据悉,目前我国邮路的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络的总长度(单程)超过4000万公里,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广泛覆盖的邮政快递网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06-1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9924.htm 1 历史性跨越: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