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贤祝
6月1日,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列为九大工程之首。
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成为优质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数据显示,4762家“小巨人”企业具有“5678”的特征,即超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企业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在多个领域“补短板”“填空白”。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6%,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高4.4个百分点。很多企业都在强链补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办法》将优质中小企业分为三个梯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同时明确了三个梯度企业的评价或认定标准,标准既兼顾全国的统一性,又体现地区的差异性,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十二位,较上年再提升两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办法》指出,“十四五”期间,努力在全国推动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百万大军”值得期待。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当前,受疫情冲击和国际局势影响,广大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必须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通过数字化改造、技术升级、管理优化等途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促进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为稳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