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立志成为大先生 讲好思政课道理

□ 曹兰胜 顾 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在立德楼,习近平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博物馆门前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历来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地方。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大智慧讲深“守正创新”的哲理。“马院姓马”,就是要我们肩负起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职责,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断研究、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马言马”就是要我们要在具体行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嘴上说,还要敢于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坚决思想斗争,在行动上同非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并推动马克思主义进学生头脑,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思政课教师想要成为大先生,就要有“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大智慧,在理论与实践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讲深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哲理。“守正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表达;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立志成为大先生,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大智慧带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讲深其“守正创新”的哲理,切实引导新时代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明晰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方略、主要矛盾和时代使命,夯实思想根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涵养讲透“系统科学”的学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更是成就大先生的大涵养要求。思政课的魂是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科学体系。它犹如列宁所说的“一整块钢”,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 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潜心治学、求真务实,“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打好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做好“经师”,做到“学为人师”,真正将所学立得住、传得开、服得了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特别要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通过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助力其明晰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的学理。具体可以采取“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理论传授法,“用历史眼光启示青年”的启发式教育法,“用伟大目标感召青年”的目标导向法、“用光明未来激励青年”的前景激励法等让思政课实效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成效。同时,思政课教师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到“行为世范”。我们不仅要讲清楚“为什么”,更要讲透彻“怎么做”,用自身言行感化广大青年,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胸怀天下、立足长远”大格局讲活“踔厉奋发”的情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其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厚情怀彰显。

“胸怀天下”体现在马克思青年时期树立起的崇高理想之中,更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之中。它不仅关涉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关涉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不仅仅是“胸怀天下”,更是立足长远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思政课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使命。思政课教师要以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立足长远”大格局,讲活新时代青年需要为民族复兴“踔厉奋发”的情理。思政课教师的“胸怀天下、立足长远”大格局,就是要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把握落实。思政课教师就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引导广大青年胸怀“国之大者”,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自觉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新时代之问引路人。从而保证广大青年能够在“胸怀天下、立足长远”大格局中明确“踔厉奋发”的情理,养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豪情,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热情,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激情,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深情,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曹兰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教授;顾铭,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题号:202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GD20ZD11))

2022-05-3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9737.htm 1 立志成为大先生 讲好思政课道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