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佳
新时代的大学网络思政工作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上存在着全新的机会与挑战。怎样充分发挥新兴媒体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助力赋能,是一个有待深入思索与研究的问题。基于此,现对新媒介背景下高等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大创新问题作如下探讨。
新时代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主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大学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摆正大学网络思政教育中的正常思维站位。新媒介时代下,万事都可“媒”,巨量的消息信息充斥于新媒介环境,而这种消息的真实感、目的性、导向性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此,高等学校网络思政育人在新媒介时代大环境下起到正确的主流价值引导功能,从不明确的无序中寻找明确指向。
其次,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工作教书育人培养形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建设,能够使高校思政工作教书育人形式更活泼,内涵更丰富。
其三,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力量。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等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力量,在新媒介平台上以更好方式传递思政工作的教育价值。
将育人意识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高校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发展,虽然总体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当前高等学校网络思政教师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若干突出问题。
缺乏多样性。在校大学生既是思政工作教育的重点群体、重点人群,同时也是难点群体,学校老师及其他高等教育人员也应该是思政工作教育的重点对象,但当前的高等教育思政工作教育重点仍然以在校大学生居多,忽视了高等教育中的其他特殊人群。另外,目前高等教育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并不丰富,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开展思政理论知识大型讲座、学习后撰写反思感悟、拉条幅贴海报出文明墙等,尽管表现形式众多,但实则都只有形式上的,并没有做具体实用性深入探讨。
缺少实用性。一方面,对网络思政实践性教育的关注程度亟待提高;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网络思政实践性教育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课题的设计、论证、交流、实施等都必须投入巨大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必须投入一定的财力,这使部分教师望而却步,产生畏难心理,从而严重妨碍了实用性课程的普遍性开展。
缺少开放性。当前中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缺少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单一,缺少开放式的观念创新。目前部分院校还在沿袭着传统思想灌输型的网络思政教学方法,既背离了传统学校的思政宣传教育中帮助学员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的教育目的,也严重限制了网络思政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方向发展。二是网络思政教育学校内卷化,缺少开放性的社会投入。
将育人意识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探讨
政治教育工作是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教师要讲方法、有创新、重实效开展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思政工作。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至关重要。
坚定党的统一领导,不断创新发展课堂思政教育工作。始终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思想,是创新性发展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第一宗旨。要做好以下三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形成党的绝对领导地位的教育核心意识,使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拓创新紧紧地包围着党和我国重大政策思维策略,并以此进行创新工作的具体化。二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并始终保持着以身作则,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思政工作之中。三是以人才服务为导向、贯彻群众路线,将思政育人才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也要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
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引导,不断创新网络思政育人形式。高校要逐步构建起具备区域特色、学生基本情况的思政育人形态。积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对于过往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要加以保留,整合传统的教育育人方法。同时,要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合理发挥新技术的功能,既让信息技术的加入弥补原有工作中的不足,又不是盲目地扩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进而为思政工作赋能增效。
将育人意识融入思政工作时要立足于社会需求,完善思政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推进育人工作时,思政课程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保证学生的思想倾向端正,将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实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要将学生感兴趣、社会有需求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保证教育实效。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国高等学校的思政工作教育和培养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好机会,有利于迅速将育人意识融入到思政工作中的进程。但也必须考虑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培养形态还不够丰富、内涵还不完整、开放程度不足,以存在着新的困难与风险等问题。因此,基于当前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实际要求下的新人才导向,高等学校思政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应当保持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政知识教育工作创新意识,加强思政教育培训工作实践创新活动,在培养形式与培养内涵上深入寻找突破口,为促进人才培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增砖添瓦。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