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集聚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12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11余家、新经济企业17.3万余家;“经济总量连续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2021年达到4158.8亿元;获批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 李凌晨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时代命题。四年来,天府新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一点一园一极一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要求,深入践行“系统集成”改革方法论,坚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双轮驱动”,系统推动城市营城理念、空间结构、动力机制、治理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呈现出多维全景创新发展势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对此高度关注,“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课题组专家先后4次赴天府新区考察调研,并形成《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蓝皮书》。
改革引领
经济总量跃升两个千亿台阶
天府新区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经济引领力、综合承载力、区域协同带动力上作出探索和示范,建设发展实现从“白纸绘图”成长为一座“公园画卷、高楼矗立”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并以“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入选2020年度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跃升。2014年以来,四川天府新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年均增长8.6%。2021年四川天府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58.8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稳居第五位,较2014年(1681亿元)增长近2.5倍,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以四川省1/300的面积创造全省1/13的经济总量,保持两年跨越1个千亿级台阶的良好发展态势,占全省总量比例较成立之初提升1.8个百分点、达到7.7%。
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城市森林7.5万亩,形成大开大阖的城市架构;建设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等11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培育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12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11家、新经济企业17.3万余家;加快建设中意、中韩等7个国际合作园区,建成投运西博城、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功能平台,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激活。成功获批西部唯一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中央法务区揭牌运行引领示范,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典型案例”唯一省级特别案例,全国首个省级退役军人“两个服务”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继深圳前海、上海浦东之后获批全国第三家“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引进华为鲲鹏等高能级产业项目753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引育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6个,累计吸引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18名、科研团队47个、各类创新人才17万人,“双创”示范基地连续3年获国务院通报激励,校、院、地协同创新改革经验在中央改革系统宣传推广。
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获批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与青岛西海岸等5个国家级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首创“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与省内20个市(州)强化协同联动,与重庆两江新区深化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汽车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8大产业联盟,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锚定愿景
系统集成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
天府新区始终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领践行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未来城市样板”三大愿景,在“人类—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中把握公园城市建设规律,系统集成构建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子。
全链条构建工作体系,增强公园城市组织推动力。坚持以承担国家战略为导向,按照科学高效原则,突出市场主体需求和产业发展任务,构建科学合理、权责一致、扁平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创新“党委政府主责主导、专业部门专责抓总、人才智库技术支撑”的统筹方式,率先构建党工委主导下的公园城市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在全国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和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心,建立“5+10+N”专业技术支撑架构(即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经济师、总色彩师、水生态建设总顾问等5位总师技术统领,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10家一流高校院所专业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若干顶尖规划设计团队技术服务)。高位推动国家智库赋能公园城市探索实践,组建天府新区改革创新研究院,搭建党委政府战略咨询平台、创新发展交流平台、社会各界服务平台和智库产业集聚平台,提高新时代驾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系统化构建标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力。强化公园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的人本回归,重塑新时代城市价值实现路径。率先在理论层面对公园城市开展系统研究,探索形成公园城市“1436”总体思路(即坚持公园城市“1个发展范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个基本遵循”,生态属性、空间属性、公共属性“3个实践路径”,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社会“6个价值目标”),构建“1536”规划体系(即公园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1组顶层规划”,总体安全、自然生态、宜居环境、城市形态、产业能级“5大核心维度”,特色地形保护、自然生境空间体系等“36项重点规划”),首创“城市设计图则+公园城市图则”双重规划控制引导机制,强化对自然生境、滨水岸线、绿色建筑、第五立面、TOD一体化引导和管控,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和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形成多样性、开放性的公园城市标准体系。
多维度构建空间体系,增强公园城市价值示范力。坚持以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园融合发展为理念,推动公园与城市建设空间互抱相融,科学布局“三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70.1%蓝绿空间占比划定“三区三线”,筑牢“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生态安全格局。遵循“生态打底、产业支撑、数字赋能、美学呈现、生活活化”路径,在城市区域构建“城市组团—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区”四级空间体系,在乡村区域构建“农业景区、农业园区+林盘+特色镇”发展模式,形成城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的“山水人城”和谐共生城市形态。突出全时活力的品质城市塑造,坚持“城市与自然、文化与科技、建筑与艺术、生活与美学”融合共生理念,创新中央商务公园(CBP)、理想街区、未来公园社区等生态化、景区化、无界化、集成化开发模式,嵌套打造功能复合的高品质创新载体单元。
内涵式构建动能体系,增强公园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山水林田湖多元要素与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大力探索“六个价值”实现路径。实施场景营城,沿鹿溪河规划布局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大“产城融合”城市组团,顺应新信息技术催生新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商业模式发展趋势,营造新经济、新消费、新服务、新业态的生产场景、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和人文场景,重构城市“生产—消费”“场景—服务”产业链条。突出创新驱动,以“原始集成、应用实验、链圈生态”创新为逻辑主线,以建设天府实验室为抓手,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科研经济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强化开放赋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积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品+市场”方式驱动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联盟,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高效能构建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发展感召力。按照一个城市组团就是若干个公园社区的理念,根据人口聚集趋势适度超前布局重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夯实基本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基础。在顶层设计上,按照500米~800米服务半径,规划建设118个“15分钟生活圈”,形成资源布局普惠公平的发展导向。在重点突破上,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和医养结合模式创新,近三年新开办学校59所,布局建设华西天府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9家,有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满覆盖。在机制创新上,建立“1+2+N”治理体系(即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公共议事会平台支撑,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创新“五线工作法”(即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壮大“社团线”、发动“志愿线”、延伸“服务线”)等全国经验,广泛凝聚公园城市发展强大合力,共同幸福美好的公园城市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精细化构建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保障力。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筑牢“安全”与“韧性”高度统一的城市运营“安全本底”。建立“天府大脑”城市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智慧安防系统、急救信息系统、应急平台,打造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应用场景,提升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模拟仿真、安全保障水平,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一网管”。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程,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转化,构建集态势感知、风险评估、分析预判、灾害预警、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为政府决策部署、部门应急联动、群众防灾避险提供重要支撑。建立“社区发现、镇街呼叫、部门响应、协同整治”的基层安全风险隐患治理体系,打造四川省首个矛盾调解标志性工程——成立119个“矛调中心”,完善“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形成纠纷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多元共治格局。
勇担使命
奋力开创内涵式发展新格局
在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天府新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使命意识,勇担公园城市“首提地”责任使命,高举“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旗帜,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前瞻性研究、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推进实施一批突破性、首创性的“天府改革”创新举措,加快构建以新思想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牵引、以平台为支撑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双碳引领”,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突出“空间形态”和“内涵价值”,全尺度构建绿色化、高韧性生态环境,重塑城市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真正使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打造开放活力城市。做优做强公园城市示范、创新策源转化、内陆开放门户、新兴产业旗舰、现代法务创新等核心功能,引育链主、精准政策、优化环境、搭建平台、集聚人才,真正使公园城市功能支撑的“核心”更强。
三是突出“人本逻辑”,努力打造共同幸福城市。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精准精细、共建共享、智慧智能、安全韧性为方向,塑造全龄化生活场景、品质化服务场景、人文化社区场景、韧性化治理场景,构建简约舒适、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真正使公园城市为民惠民的“温度”更暖。
四是突出“标准示范”,努力打造未来智慧城市。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着力探索可量化、可检视、可推广的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原则、框架、方法等转化为制度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真正使公园城市示范引领的“谱系”更优。
(本版图片由四川天府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