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 云 韩 静
对国际大都市广东省广州市而言,城乡融合这盘大棋该在何处落子?如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重塑城乡关系?为积极探索上述课题,广州市聚焦超大城市核心优势,探新路、促改革,着力破除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农村产权和工商资本入乡等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全力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创新留用地开发模式
作为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需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据了解,目前,针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用地的发展权与收益权不均衡、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保障不充分与碎片化严重等问题,广州市已开展入市实践,探索不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从成效表现上看,目前,广州市增城区创新留用地开发模式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做法十分亮眼。
农村集体留用地政策是广东省独有的用地政策之一。增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近10年来,该区迎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迅猛的发展局面,土地开发强度大幅增加,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用地。对留用地的开发利用成为增城区土地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政府收储出让+返还商业物业”模式入市,放大土地价值。增城区新塘镇上岭村210亩留用地缺乏自行招商引资能力,土地价值迟迟不能释放。经增城区政府主动介入,该村采用“政府收储出让+物业置换土地”形式,以综合性开发撬动留用地规划开发,对210亩中的146亩用地进行收储作为居住用地公开出让,将另外64亩划拨给新塘镇政府,规划为商业综合体项目。商业综合体项目和周边道路与基础设施由政府利用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进行建设,按照每亩留用地置换400平方米商业物业的标准将商业综合体的物业移交给村集体。在做活土地文章上,新塘镇政府引进优质万达广场项目,村集体和万达签订租用协议,租赁期限为20年,由万达向村集体支付租金,约定第一年租金2990万元,每5年为一个租金调整周期,每个周期的年租金递增10%。
除了尝试上述模式,增城区还以“村集体自主招商+国企整租”模式入市,为入市提供担保。新塘镇塘美村留用地面积349.581亩,村集体通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进行自主招商,自行选择永旺集团作为合作开发主体。新塘镇政府通过成立国有企业与村集体签订租地协议,再与名大(香港)公司签订协议,按照永旺梦乐城的规划设计,完成建设开发再交给永旺集团经营。
金融“活水”助力产业发展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解决“钱从哪里来”是备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其破题要义是化解银行有钱“贷不出去”与三农“需钱贷不到款”的体制性、制度性梗阻。对此,广州市进行了大胆探索。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进行家鱼养殖,草鱼和桂花鱼养殖业已成花都区农村经济一大特色产业。但养殖户的农村住宅不能办理抵押,融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农行花都分行创新融资模式,开发“家鱼e贷”信贷产品,帮助家鱼养殖户解决贷款难题。
截至2021年底,农行花都分行家鱼贷项目累计投放249笔,合计5596.52万元。其中,2021年共投放了105笔共2759万元,是农行广州分行第一家笔数过百、总额过千万元的快农贷项目,为家鱼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家鱼产业做大做强。
“家鱼e贷”项目是广东省第一个以家鱼作为创新的信贷产品,为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养殖业领域作出了良好示范。农行花都分行将赤坭家鱼贷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炭步镇。同时,结合广州花都区辖区内特色产业以及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等工作部署,该行将继续推出其他绿色农业或者产业项目的信贷产品,如盆景e贷、花卉e贷、创业担保贷款等特色产业项目,助力花都绿色发展。
“一张票、一趟车”推动城乡融合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多年来,经过对广清一体化的努力,两地距离更近、产业更融合、办事更方便。
广清城际铁路是广清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呈南北走向,联通广州市和清远市,是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建立广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两市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广清城际铁路成为全国首条由省方自主运营的城际铁路,并实现高效率公交化运营,更好地促进了广清大城大乡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一期花都至清城段于2020年11月30日开通,与广州东环城际贯通运营。一期全长38.36公里,始发站为广州花都区广州北站,终点站位于清远清城区清远站,共设花都、清城等6站,广州东环城际全程22.6公里,共设花都、白云机场北等4站。花都站为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换乘站,该站还可换乘广州地铁九号线的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北站则可换乘广州地铁三号线的机场北站。由此,广清城际将清远中与广州串联,实现城际与高铁、地铁的便捷换乘和空铁联运,清远人民“一张票、一趟车”即可通达广州白云机场,解决了旅客搭高铁远、换地铁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