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营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从强化负面约束角度,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硬制度

□ 特约记者 王恩博 刘文文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罕见的多重危机和全球性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引人关注。眼下,扩大内需,畅通循环,做强做大市场,成为中国在严峻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关键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提醒各地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意见》有哪些实招、硬招、真招?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负责人日前表示,如果不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不打破地方之间歧视性隐蔽性的政策藩篱和壁垒,各种生产要素就难以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经济活动循环流转就无从谈起。

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老问题,也是难题。上述负责人介绍,一些地方为了本地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税收增长和吸纳就业,设置显性或隐性壁垒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产品。但于全局来讲,这些保护政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妨碍市场优胜劣汰,阻碍了要素资源的高效率流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说,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存在恶性竞争行为,有的地方对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有的地方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行政审批、备案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置不合理限制等。

此外,各地营商环境还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为不同地方准入标准不同,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方式存在差异等,这也会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负责人强调,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关键是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让“小局”服从“大局”和“全局”,让“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

对此,《意见》力求提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其中包括“四个清理”的硬任务:要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依法清理废除妨碍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同时,《意见》还明确了“若干不得”的硬要求。例如,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对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等。

刘志成表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打破不公平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清理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的歧视性做法。这些做法都将推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还从强化负面约束角度,明确要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这亦被视作一项硬举措。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基础研究,后续将适时推出不当市场干预问题清单。此外,还将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的硬制度。

在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畅通全国大循环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亦承担重要监管职责。截至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累计清理存量政策措施189万件,废止修订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文件3万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针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切实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对记者表示,通过改善上述问题,建设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有助于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等方面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2022-05-22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从强化负面约束角度,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硬制度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9529.htm 1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营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