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晓涛
5月18日,“2022IT市场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关键技术创新·聚变数字动能”。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I·T:走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素、新关系、新特征,以及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模型,阐述了中国数字经济所处的阶段与发展态势,并对中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对未来数字蓝图的畅想理应更加开阔。秦海林在演讲中畅想了204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图景:“我们对未来蓝图的畅想理应更加开阔,才可能更加接近被低估的现实。204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左右,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将深度融合,城市建设实现万物互联,企业生产将实现全面智能,社会治理规则将被重构,我们将生活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世界。”
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进入,出现了更加多元的业态,产业边界不断模糊化,原有的产业划分和结构分析不再适用于新的经济形态,产业结构悖论逐步显现。秦海林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或将更好地解答这一问题。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主要生产力,生产过程将实现数字化、定制化、个性化,每个人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生产关系将发生“去身份化”的演变。“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数民(Digiter)’,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可以看作‘数民的胜利’。”他满怀憧憬地说。
据了解,赛迪顾问构建了以数字产业、数字消费、数字动力、数字渗透四个维度为核心的测算模型,来衡量一个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态势。例如:数字产业方面,通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衡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相对比例,可以明确未来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数字消费方面,主要衡量人均数字消费支出占比,随着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广泛普及,其占比将持续提高。
自2016年G20峰会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秦海林认为,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将保持快速、高质量发展。到2049年,中国将迈向数字经济后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6%左右,人均数字消费支出占比超过4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近60%,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达到90%,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秦海林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也将产生颠覆性变革。但随着数字技术与数据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见顶,或许将迎来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