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四大保障”强健营商环境筋骨

——重庆市梁平区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重庆梁平高新区企业孵化园

重庆梁平高新区新貌

重庆梁平区农业农村新貌—明达镇红八村

重庆市梁平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安排,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指导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始终将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第一方略”、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保障”、始终将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在组织保障、法治保障、作风保障、应用保障上持续用力,着力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和企业发展的湿地,不断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保障,将营商环境建设列入一号工程实施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双组长的“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将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工作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10次以上。

突出目标导向。聚焦13个考核指标所涉及的18个重点领域,在2020年“1+8”专项行动基础上,制定出台2021年“1+5”工作实施方案,明确54项改革任务,细化140余项改革举措。

严格压实责任。以工作通报、工作动态、设置专题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打表推进,将既定年度目标落实到位。

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99%。“互联网+督查”涉及到的“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率”排名连续数月排名全市领先。42个部门、33个乡镇(街道)5570项事项通过“渝快办”平台向社会公开,网上可办率达90.67%。“最多跑一次”事项1341项,平均跑动次数由1.32次降至0.13次。招投标建成重庆市唯一“一委一局一中心一平台”监管模式,第一批实现远程异地评标的区县。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厅高标准建设,建成“三个一”审批体系,即一个窗口接件、一张表单落实、一个系统网办,完成率100%。

强化法治保障,让营商环境建设既有法可依又良法善治

细化出台配套文件。印发《重庆市梁平区“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年”工作方案》揽总,区级各部门结合市级有关营商环境政策相继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文件24个,让市场主体纾困惠企、降低成本、减少环节等工作有法可依。

加强法律援助力度。完成10个涉及营商环境的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59个招商项目法治评审。为29家民企设立法律顾问,开展“一对一”企业法治体检 39次,受理涉企或涉企职工法律援助案件23件。建立区人民调解专家库,聘请专职人民调解,设立“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共化解涉及民营市场主体纠纷41件。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区、镇两级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时进行动态管理。深化川渝两地司法协作,联合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梁忠达大开五地司法协作框架协议》,重点焦点领域、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执行联动等7个方面的协作,审结毗邻区县案件194件,协助执行237件,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法治环境明显改善。《法治助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获得第一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包容审慎执行案例被市高法院评选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区政府涉及营商环境的10个重大行政决策开展了合法性审查,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环保、交通、市场监管等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行政审批环节查询使用“红黑名单”嵌入到公共服务办理流程,实施信用核查共计4.1万次。

强化作风保障,以真抓实干护航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畅通市场准入。将打造更优质的企业开办服务作为目标,设置5个综合接待窗口,配套设立自助服务区、休息宣传区,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好业务办理体验。实施“减负降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为3009户企业节约291.8余万元资金。全面实施“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449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全区注销市场主体4521户,同比增长72.23%。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升注册登记效能,共开办企业3252户,开展延时服务100余次,容缺办理90余件,日均接受咨询150余人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分类推进落实526项审批制度改革,解决了“准入不准营”难题,激发了“双创”活力。

深化要素保障。用电上,实施“三零、三省、三强化”举措,小微企业、10千伏用户获得用电全流程时均分别为3.86天、28.68天,全年累计减少客户用电成本、办电成本近5千万元;用水上,报装流程压至2个环节,获得时间(小型和一般项目)压至4~8个工作日,抓实环节压缩、降低办理成本等,成为助力民企发展的全市先进。用气上,报装环节减至2个,实现0.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不涉外线燃气工程的企业获得用气时限压缩为6个内优化水电气接入服务领先市级前沿水平。获得信贷上,搭建起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建成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银税互动不断扩面放量,更好提升企业融资便利;人力保障上,成立产学研合作3个院士工作站(点),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5场次,累计提供1.55万个岗位,区内达成就业意向约2400人次,市内重点企业送工近5000人。真正实现要素各环节更简、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在川渝东北9区县中优势突出。

助企纾困解难。贯彻落实《进一步助力企业纾困政策措施》,到位资金17.76亿元,出台《重庆市梁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纾困惠企十条激励措施》等惠企文件8个,精准推动各项措施直达企业,涉及资金3.59亿元。将涉企奖扶资金审批拨付流程精简至3个,拨付缩短为15个工作日。开展“三清”工作,累计清偿拖欠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0,663万元,清偿率100%。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搭建“四个一”企业开办机制,实现“零成本”,1.5小时办结首张“川渝通办”营业执照,3小时发放梁平区首张“跨省(山东)通办”营业执照,指标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前沿水平。在全市开办企业系统无“跳伞服务”这一经营范围的境况下,通过探索创新,成功申请全市首个“跳伞服务”行业用语,实现首个行业营业执照的发放。今年新发展市场主体1.2万户,其中企业3252户,增速32.65%,全市第4名,全区市场主体近7万户。

强化应用保障,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沃土

推动营商环境走在前列。着眼“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以“营商环境建设年”“营商环境法治建设年”开展为契机,让全区招标投标、获得用电、获得用水用气等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2019年、2020年营商环境考核连续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排名第一。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为引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千亿级工业大区。

深化开放合作。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主动携手川渝东北七区县,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成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10个功能平台之一,《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获川渝两省市政府批准并印发,谋划储备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5135亿元。开放通道加速建设,梁平至开江、梁平至开州高速正加速推进,通用航空正式投入运营。全面深化改革,进出口总额“十三五”累计增长45%,开放性经济正加快形成。

包容创新换发生机。成功创建“两群”区县首个市级高新区,获批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伟实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评2021年全市“灯塔工厂”揭榜企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市级数字化车间13家,智能工厂3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创新能力渝东北领先。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区商标总量达7894件,综合发展指数位列渝东北、渝东南第一,企业科研投入更有信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筑巢引凤待才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实现了工业经济“散转聚”“小转大”“弱转强”,已集聚了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为主导,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和能源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已建好并投用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园、绿色食品孵化园、科创中心等生产生活配套标准厂房50余万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助企纾困十条措施。2021年还引进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在梁平区设立支行,引进平芯电子、东方希望等招商项目151个,合同引资361亿元,新签约落地项目94个,落地率达62.3%,资金到位69.9亿元,资金到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2-05-16 ——重庆市梁平区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9420.htm 1 “四大保障”强健营商环境筋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