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念好海上“人才经” 构筑产业新生态

福建霞浦县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加快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鼓励企业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注重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同向发力

□ 武艳杰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加快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念好海上“人才经”,走出一条具有霞浦特色的人才振兴之路。

海纳百川“聚英才”

据霞浦县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霞浦县坚持全面对接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放宽视野、主动出击,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硬招”,打造产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聚焦精准施策,智引“精尖”贤才。围绕海洋产业大而不强,缺乏产业领军人才这一“痛点”,霞浦县通过开展优秀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评选、驻外工作站联动调研等活动,鼓励企业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知名藻类育种科学家刘涛教授团队等高层次人才,有力推进了海带等产业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广聚“专业”英才。霞浦县充分发挥“海带之乡”“紫菜之乡”的产业优势,注重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同向发力,积极促成一嘉海带苗业公司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建成全县首个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成功吸引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逄少军等10多名藻类知名专家进站。探索以才引才的人才引进“链式效应”,吸引海带、紫菜、海参、鲍鱼、生蚝等海产品育苗、加工、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专家人才关注霞浦、集聚霞浦,参与行业参观调研指导30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霞浦县海洋产业发展技术支撑。

聚焦帮带提升,培育“本土”专才。霞浦县还充分发挥领军人才技术优势和帮带效应,通过三农医院海上医院服务站、国家级创新学会服务站等平台,邀请专家开设养殖技术讲坛、开展养殖现场教学活动等方式,带动本土养殖大户、专技人才等本土人才成长。2021年,霞浦县出台《乡土人才评选方案》,评选确定第一批乡土人才28人,评聘村级农民水产技术员69人,进一步践行好“以才育才”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才融合“搭平台”

据介绍,霞浦县坚持“产才融合”的发展理念,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加速人才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形成才尽其用、业因才兴的产才融合发展格局。

搭建“人才+产学研”平台。以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为桥梁纽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开展技术攻关、良种选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021年,霞浦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订《霞浦海参产业升级发展框架协议》,进行刺参南移养殖卡脖子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实现北参南养新突破。通过创建国家级创新驱动学会服务站,成功攻克海带冬苗苗种培育技术。2021年,霞浦县海带苗产量(盐渍)达2.5万吨,产值约3亿元,带动近5000户养殖户户均增收2000元~3000元。

搭建“人才+项目基地”平台。以人才带动项目,通过自建、合作方式,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做好霞浦海洋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发展文章。霞浦县先后建成绿鳍马面鲀网箱养殖、海胆养殖等两个示范基地和20个科技示范主体,推动全县海参、大黄鱼的养殖规模扩大,总产值达百亿元,带动全县相关产业链就业人数达10多万人。

搭建“人才+海上渔医分院”平台。充分发挥海渔专技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依托霞浦县科技特派员总站搭建“三农医院”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下设海上渔医分院平台,通过开展大黄鱼、海参、海胆等相关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指导工作,做到一线问诊,为水产养殖保驾护航。目前,霞浦县海上渔医分院共引进新品种14个、推广新技术22项、破解技术难题16个,辐射带动渔民人均增收8600多元。

此外,霞浦县还通过“突出政治引领,体现人文关怀;突出宣传带动,营造爱才氛围;突出政策落地,传递服务温度”等举措,提供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以真情服务“留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2021年,霞浦县共召开各类人才会议20余场,研究解决人才问题50多项;解决132名人才子女就学问题,让利好政策落地,让人才情有所依。

2022-04-22 福建霞浦县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加快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鼓励企业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注重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同向发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663.htm 1 念好海上“人才经” 构筑产业新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