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生力军”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统筹多方力量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 李善明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参加了云科技兴农知识辅导班,刷新了我对生态稻田种植的思维定式,为接下来开展更精细化、更专业化的生态种植,提供了可以遵循参照的妙招……”近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玑珑山农业基地负责人徐光兴参加该区组织的科技兴农知识辅导后深有感触。这是该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引进各类科技兴农人才通过网络云平台,开班讲解种植养殖、瓜果蔬菜、药物林菌等农业知识,用创新的“互联网+”模式,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共享到科技进来的巨大改变,加速助推乡村振兴。

“只有调动广大群众从‘要我干’转到‘我要干’的积极能动性,才可以摆脱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方轮番进村入户帮扶‘输血’的漫灌思想观念。”信州区秦峰镇党委副书记徐尚建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找准并激活群众内心“我要干”这个穴位,才能促使群众不断焕发出“比、学、赶、帮、超”的创业干劲。据介绍,让群众从自身改变困顿窘境,实现自我“造血”“生血”,多渠道多方面参加技术、管理、科技、网络等科技兴农技术学习培训,是该区多年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目前该区已形成以朝阳镇西园村、秦峰镇老坞村为代表的村民小微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齐头并进发展,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格局。

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村里党支部。该区党委围绕农村缺人才、缺技术、缺产业、缺帮带、缺经费问题,紧贴本地实际制定农村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切实从根源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紧扭住村“两委”这只“领头羊”,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坚持优选、培训和激励相结合方式,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主力军”“生力军”,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历练和传帮带,加速乡村干部能力素质汇聚融合。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从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选优育强“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

人才配齐,政策扶持。该区制定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力量主体,增强农村群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区推广的“党建+互联网+平台+小微企业+产业+农户”方法,促使农村群众自我造血,自我求突破、谋发展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凸显成效。全区陆续建成了2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60多家种养殖基地,10余家休闲农庄,11家农业企业、300家农民合作社,23个家庭农场,103个农业经营示范主体,20余名农技骨干员,一大批乡村现代农业示范带头人,带动着村里广大群众一起走在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上。

当下,在该区的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展现出一派生机活跃的干事创业氛围。“村内四季有花草、房前屋后有风景、村里产业有规模”的幸福宜居乡村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信江河两岸。

2022-04-01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统筹多方力量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269.htm 1 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生力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