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恒
□ 本报记者 富庆熙
超限超载车辆不需要停车称重,只要经过路面称重区域,“智网治超一件事”系统就会实时自动预警;增设人脸、车脸抓拍监控,故意遮挡号牌逃避治超处罚的车辆“难逃法网”……在浙江省兰溪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重要路段的治超常态。
全面构筑精准防控网络
作为浙江省的老工业基地,兰溪市建材、织造、机械产业众多,货运需求量大,道路运输过程中的超限超载问题十分突出。2021年,经过兰溪市的不同牌照货车有近20万辆,其中常年在兰溪市的运输货车5.97万辆,远远大于实际兰溪市本地注册货车数量。
为强化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有效提升货运行业的规范管理水平,兰溪紧扣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目标,精准实施“智网治超一件事”系统,全面构筑“双超”治理的精准防控网络。目前,该应用被列入浙江省法治“交通安全治理”一本账S1改革试点任务。
机器换人,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是兰溪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迈向数字化的一个缩影。2021年,兰溪市精准查处“双超”车辆2421起,“双超”违法行为由原来平均每天2000余起降至目前的每天10余起。
数字化赋能实现全天候监管
企业主体管理松散、“双超”治理溯源困难、“双超”惩戒合力不强……传统的人海战术,让治超如同“猫捉老鼠”。兰溪市清晰地认识到,在治超这场持久战中,光靠人海战术不行,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去年9月以来,兰溪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推出“智网治超一件事”系统,向超限超载行为精准“亮剑”。
数字治超大显威力,“双超”车辆无处遁逃。在“百吨王”治理中,一辆赣C牌照的大货车经常利用后半夜及执法空挡时段出行,超限超载56次,其中100吨以上18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查处。“通过系统精准研判,我们在车辆必经道路开展突击检查,半小时内就将车辆拦截归案。处罚后,该车未再发生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科技科科长黄伟介绍,自从启用“智网治超一件事”系统后,执法效率提高了,违法车辆变少了。
“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实现不停车重量检测、图像采集、车牌识别、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精准打击,大幅降低了治超人力、物力投入和工作风险。”兰溪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长方晓斌表示,治理中,落实“百吨王”限时打击、3次超限50%重点打击措施,通过数据分析、违法行为溯源和精准打击,让数据多跑腿、民警少蹲点。
精准化管理严把货车出门关
在兰溪市金徽废土清运有限公司,车辆进出都要经过磅点,采集到的车辆车牌和称重数据实时同步到“智网治超一件事”系统上,车辆有无超限超载行为一目了然。
治超要标本兼治,还需牢牢掌控源头。兰溪市推动“双超”溯源键上办,在全市46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入口增设车脸、人脸抓拍监控,结合危化品、城市渣土车运输通行证等管理平台数据,健全企业、车辆、人员底库,做到重点车辆一个不漏、“双超”风险全程管控。同时,创新研发浙政钉“业务协同平台”,将企业“信用”“体检”情况纳入招投标前置审查条件,实施工程项目“安全运输”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兰溪市还依托“红黄绿”三色赋码、黑名单制度,实施“双超”违法“全生命周期”管理。“黄码”车辆接受现场教育一次,10个整改日内无继续违规行为恢复绿码;“红码”停运7天,并接受脱产期教育、考核通过后恢复黄码,提高车主、驾驶员对“双超”行为认识,自觉从“不能违”向“不敢违”“不愿违”主动转变。截至目前,已梳理重点企业17家、重点车辆5035辆、重点驾驶人1568名,推送红色预警807条、黄色6673条,黑名单企业6家、黑名单车辆9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