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述明 胡 路
□ 本报记者 廖 亮
装备制造是工业经济的压舱石。经过多年发展,湖北省天门市装备制造产业已覆盖机械制造、模塑模具、智能家居等10多个细分领域。2021年,机械制造产业占当地规上工业比重达28.1%。从传统发力高端、从制造迈向“智造”、从各自为战向集聚发展……展阅工业画卷,“天门智造”正阔步走来。
找方向
市场需求指挥研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正在装配一台新的TM19型并条机。仓库内,等待发货的并条机排成长龙。
并条机是天门纺机的主力产品。织布需要均匀的纱,并条机负责将棉条变成均匀的纱。纺机行业自调匀整技术发展至今,还停留在精梳后一道并合和末道上,头道并合尚属空白。
去年6月,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全球首款全自调匀整并条机TM19,实现并条工序全自调匀整,明显改善并条及后续工序的关键指标,带动纺纱质量突破天花板。因TM19完全契合客户需求,市场反馈良好。
“深耕纺机行业40余年,公司由‘跟跑’向‘领跑’转变,靠的是科技创新。”天门纺机董事长沈方勇说,研发的指挥棒是市场,要永远满足甚至引领市场需求。今年他们将投入不低于3500万元,专注T2系列产品研发。
湖北豪尔特实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环保涂饰智能生产线装备,产品畅销海内外。“公司组建专门团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根据消费者喜好进行研发创新,不断帮助客户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总经理廖宗军说,今年计划新增两条产品线,并研发简易龙门和液压升降台。
天门市以天门纺机等23家装备制造高企为依托,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助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核心
“智造”推动产业升级
记者走进徐工湖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期车间。这里既闻不到异味,也看不见粉尘漆雾,罐体焊接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作业。
据介绍,该公司通过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智能化改造,赋予了产品更聪明的“大脑”和更充沛的“体力”。2020年,该公司聚焦高端环卫装备品质和能力提升,投资2亿元新建厂房,新增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智能物流等装备,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年产智能环保专用装备从2020年初的1800多台套增加到目前的4000台套。
该公司是并购重组而来,于2018年底投产。年销售额从并购前的5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92亿元;自主产品从8种增加到200多种,企业三年完成“三级跳”,发展势头迅猛。
“公司的目标是打造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公司负责人段磊介绍,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公司订单量逆势同比增长50%。今年还将投入3000万元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后每款产品都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就可知道产品具体信息。
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天门市提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优力维特、金兴达、科豪门业等龙头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谋未来
填补空白补链建链
一块块形态各异的钢板,在全自动生产设备里精磨后,出现大小不一的深孔。这是记者在苏可森(天门)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看到的生产场景。
据了解,该公司主打模架产品。模具是“工业之母”,所有量产的产品都需要模具,模架是模具的前身。“模架是把图纸变成实物,模具就是对模架进行精细加工。”公司生产负责人王如良介绍,去年5月底正式投产,仅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以往湖北企业在总部的订单也随之转移到天门,武汉格力、鄂丰模具、京山轻机等都是其客户。
不愁订单的背后,是优良的品质保障。“作为行业龙头,依托总部成熟的工艺技术,公司模架产品的加工及位置精度都可达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王如良自豪地说,操作工人都有5年~10年行业经验,什么设计图纸都难不倒他们。
模塑产业在天门市属于空白,为了强化产业链条,瞄准制造产业链上这一关键环节,天门市在2018年成立模塑生态联盟产业园,加快培育模塑产业。以该公司为龙头,目前产业园已集聚太鑫锻造、振业模具、顺高模具、旺禧模具孵化园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模钢—模架—模具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