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

中小微金融在探索中前进 平台模式“破局而出”

——同盾科技助力河北省唐山市构建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纪实

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界面(同盾科技供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机又是转机。”河北省唐山市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文会说,“为了‘抗疫’,我们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流动资金十分短缺。”

“多亏唐山银行给我们开通了信贷服务绿色通道,不到50个小时就给我们发放了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王文会说,此后该银行又陆续为其投放1.55亿元信贷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家企业故事的背后,是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打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共享数据链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小微金融的发展史,既波澜壮阔,又润物无声。创新与变革是其永恒的动力。

“春雨金服”惠企

金融服务平台“破局而出”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唐山市开展“春雨金服”行动助企惠企榜上有名。作为这一行动的载体,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唐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服务处处长袁立峰介绍,“春雨金服”行动的主旨是政府搭台,让金融供给“无缝对接”企业需求,让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最快找到意向银行和金融产品,让金融政策和产品最快适配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最大限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唐山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由唐山市政府主导建设,同盾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通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涉企信息资源,自动生成‘企业画像’,同步采取‘互联网+政务+金融+智能风控’模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及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将疫情期间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无缝对接。”平台负责人张莉介绍,通过智能化手段“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让机构得实惠、让融资更便利”。

“平台的不断发展将有效拓展供给侧、扩大需求侧、完善管理侧。”袁立峰说,平台不仅可以吸纳各行各业的中小微企业,还能纳入银行、股权投资机构等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持牌机构,鼓励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开展技术研究等方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种融资需求,更能帮助政府机关打造主动型服务模式,实现对中小企业应帮尽帮、因企施策、因需施策。

作为技术提供方,同盾科技运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数字技术,对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利用风控建模刻画企业画像,生成企业评价报告,有效解决过去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实、信用不足、信任不够等问题。

在这一数据治理的过程中,往往涉及数据安全、数据价值应用等课题。在当下数据保护机制与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如何能够用好数据,同样需要创新的技术支撑。为此,同盾科技运用隐私计算、知识联邦等新的技术手段,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价值的提炼和知识的共享,让数据要素真正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效益倍增的支持作用。

同盾科技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具有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和集市化的特征,能有效拓展供给侧、扩大需求侧、完善管理侧,在政府、中小银行、企业之间搭建交流的管道,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让“义与利”同行。

落地生根

打响唐山营商环境品牌

两年多来,平台式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平台在唐山市落地生根,得到各方肯定。首先,平台有效打通了银企资金融通的堵点痛点断点,发挥了金融纾困解难的作用。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设“六个一批”诉求窗口,实现了企业需求诉求随时反映、随时办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6日,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56家,注册企业15,019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982亿元,成功投放超过750亿元。

其次,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通过量化考核,激发银行发挥各自优势,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缩短审批链条,贷款业务平均审批时间缩短1/3以上,业务线上办理率增长25%。

再次,切实优化了企业贷款供需结构,探索出了破解“短贷长投”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数字技术有效缓解了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解决供需错配,提高贷款投放的有效性和供需匹配度,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有效平衡。

最后,切实优化了发展环境,打响了唐山市一流营商环境品牌。海洋牧场、华通线缆、唐鸿重工等一大批企业在助企惠企的“春雨金服”行动中得到了资金支持,叫响了唐山市金融品牌,提升了唐山市知名度。

平台背后有智慧

让“义与利”同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三重压力”呈现趋同性;同时,银行风险偏好也降低,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二是金融供给结构性偏差,大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中型优质客户,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适配性,对中小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而这一平台式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紧扣破解资金供需两端矛盾,搭建银企对接的桥梁,其思路值得借鉴。

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国家系列普惠政策,更加有利于发挥我国经济的韧劲和潜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但是,这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多方主体、多方利益、多维数据,唐山市政府在项目中很好地协调了各方利益关系,在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银行聚焦金融本源,提高服务质效。在行动中,唐山金融机构应用新技术,改进风控模式,积极推进流程、模式、授权体系改造,简化流程、优化授权、提高效率,将金融服务能力充分辐射到广大中小企业群体,并维持银行信贷供给的稳定性,从而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和效果。

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推动数智发展。在构建过程中,唐山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曾遇到多方非结构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公共机关沉睡数据挖掘难等显著问题。项目充分发挥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同盾的技术优势,对多方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有效解决了过去融资过程中的信用信息痛点。

多方合力破解难题,模式值得复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就业大局,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唐山市把公共服务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主体、科技企业等合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供稿)

2022-03-25 ——同盾科技助力河北省唐山市构建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070.htm 1 中小微金融在探索中前进 平台模式“破局而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