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贞海
“仓廪实而天下安。”在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有一支种粮大军,人称“三界种粮大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外拓种粮”到了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宁波、杭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实现总产值10.25亿元,实现了从“小家富”到带动“大家富”。
嵊州市三界镇素有“嵊北粮仓之称”,农民种植水平高,且有种粮情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嵊州市三界镇共有外出种粮大户1500多户,从业人员6300多人,占全镇户籍人口的11%。承包面积达40.5万亩,相当于7个三界镇的水田面积,年粮食播种面积70.5万亩以上,年产粮食达38.3万吨。
今年2月10日,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嵊州市外出种粮大户座谈会在嵊州市三界镇政府举行,与会的是15位在长三角地区承包水田的三界镇种粮大户。
“我外出承包水田30年,今天第一次在家乡参加这个会,特别开心。”陈月中是嵊州外出包田最多的种粮大户,截至2021年底,他在上海金山和浙江嘉兴承包的田地面积达10,200多亩,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达9000多亩。陈月中说,去年第一次在嘉兴承包种植6000亩小麦,资金压力很大,幸亏嵊州当地的银行为他办理了580万元贷款,嵊州当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则将农机服务送到田头,帮助他首次种植小麦就获得大丰收。今年,他又在金山新增小麦播种面积3000亩,希望能继续得到支持。
据介绍,目前已有800多户外出包田户得到了嵊州本地银行的贷款支持,总贷款额1.5亿元,贷款期限也从原来的以春备耕为主延长到一年四季。
座谈会当天,“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协会成立,15位承包面积1000亩以上的外出种粮大户第一批入会。同时入会的还有粮食生产、农机、金融、保险等部门,以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进一步擦亮“三界种粮大队”金名片。
据了解,当前,嵊州市正着力推广“三界种粮大队”品牌,发展种粮产业,这是稳定粮食产量、粮食面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嵊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原则,立足“省产粮大县”称号,致力擦亮“三界种粮大队”品牌,带动更多农户保供增收。针对1996年、2007年、2018年国家3次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外出种粮农户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的现象,相关部门集中调研、逐步化解了制约“三界种粮大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小、散、乱导致的市场对接不稳,品牌建设难以为继等难题:加快服务变革,培育粮食保供新模式;擦亮专业品牌,培育粮农种粮积极性;支持异地种植,培育优企、优技、优种;加大金融支持,培育专业化标准化粮农。
此外,嵊州于2020年启动了万亩优质稻米订单粮基地建设,2021年5月,嵊州市万亩订单粮基地正式签约并同期成立了三界镇粮食产业联盟,将“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上游农资供应、中间社会化服务业、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