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2025年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28%

《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对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目标和“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统规划

□ 本报记者 刘 政

□ 实习记者 陈荟词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系统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到28%。

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07%,较2015年的17.56%提高了6.5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首位,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纲要》明确,到2025年,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8%。城乡、区域和重点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异不断缩小;首都科技科普资源优势有效释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首都科普”影响力不断扩大,率先构建科学素质建设高地。到2035年,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国际创新型城市同等水平。公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

《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包括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智慧提升、创新文化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合作6项重点工程。

这是北京市关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第二个中长期规划。与之前内容相比,《纲要》有哪些新亮点、新变化?司马红介绍说,本次印发的《纲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和亮点,其中一点,就是在工作中突出解决薄弱环节。“比如,面对新的情况,《纲要》新增了老年群体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的提升行动。”司马红表示。

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之一

为什么《纲要》会将老年人群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告诉记者一组数字,截至去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已经达到441.6万人,占比达20.2%,北京市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

“北京市每天净增500名老年人,预计到2035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接近700万人,占比超过30%,北京市将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王小娥表示,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对于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之一,是补齐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短板的必然要求,是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同时,王小娥认为,老年群体对于科学素质提升也是大有可为。

“我们壮大老年科普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既为老专家提供发挥专长的机会,也有利于提升城乡社区居民青少年等受众的科学素质,促进代际的共建共融。”王小娥指出,老年人既是科普对象,同时也是科普的主体。一些老专家、老医生、老教授、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都具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和社会威望,也有时间、有精力、有爱心从事科普工作。

2022-03-20 《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对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目标和“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统规划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961.htm 1 2025年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