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

改革金融机构内部考评制度

□ 本报记者 任丽梅

我国目前企业户数超过4800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当前77%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较大冲击,普遍希望获得更多金融支持。目前,中小微企业由于缺少高层次管理型人才,抗风险能力差,不能及时完整披露企业相关信息,可供担保抵押资产不足,且中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使用节奏与银行严谨的放贷流程相矛盾,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依然存在。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在提交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中呼吁,改革金融机构内部考评制度,提升服务小微金融积极性。

朱晓进认为,根据国家已出台的政策部署,各商业银行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除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实行延期还本付息、降低利率等优惠政策外,还推出一些防疫特色贷款产品等扶持措施,同时利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中小微企业多维度融资需求,各金融机构也纷纷调整内部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小微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不过,通过调研,朱晓进发现,当前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方面仍存在困难和不足:一是没有健全、成型、成套的专项政策体系,应急式短期性扶持措施难以形成系统性可持续的扶持格局。二是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压缩了银行利润空间,而且银行客户经理在服务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多,但是绩效收入少,导致银行放贷的动力不足。三是银行线上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线上网贷流程设置不完善,其关键信息经常依赖于线下人工处理,影响申办效率和使用感受,难以满足乡村企业融资需求。

对此,朱晓进建议,首先,政府与监管机构出台专项配套政策,建立常态化扶持制度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从制度上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结合国家防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配套执行制度,为中小微企业从容应对疫情影响提供政策保障。二是由政府、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建设银企通用信息平台。尽快开展小微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明确小微企业标准化信息采集途径、范围、标准,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化解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提升中小微企业自身的格局站位与管理水平。在企业登记成立前,发放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读本,对负责人进行系统测试;主管部门牵头创建学习班,每年轮训,促其提升;加强宣传,树立典型,鼓励企业提升信息公开和管理能力。

其次,从渠道、技术、流程、产品、信用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增加渠道供给,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触角伸向广阔乡村,合理增加乡村网点布局,通过增强网点密度满足乡镇中小微企业的就近金融需求。二是推动技术进步,升级智能服务模式和能力,提升智慧化、自动化水平,以智能线上服务提升小微金融自动化支持能力。三是监管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标准化小微企业融资流程和业务模型,实现小微企业基本融资业务标准化操作,根据企业常见需求设计多套模型,供银行和企业选择使用。四是加强业务创新,以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小微企业更多的金融需求,推广现有可满足小微企业资金“短、频、快”特点的产品;改良部分特色金融产品,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创新更多的特色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企业需求。五是改善担保方式,对更多的优质企业免除抵押担保,提升信用贷款比例,以更多的信用贷款化解担保难问题。

最后,改革金融机构内部考评制度,提升服务小微金融积极性。一是监管机构及金融单位要统筹协调资源,明确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详细工作目标。二是监管机构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润、中间业务的考核权重,增加中小微企业市场拓展、服务创新、保障机制、风险防控四个维度的考核权重。三是着力建立“敢贷、愿贷、能贷”和“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减轻基层单位和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2022-03-1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814.htm 1 改革金融机构内部考评制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