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也
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坚持“以稳为基、以实为要、以干为先”的工作基调,统筹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两条线”,聚力“五大攻坚”,抓实“五件大事”,在公司停工检修48天的情况下,炼化主业盈利39亿元,收入、利润、税金均创检修年历史最好水平,交出一份提质增效的优异答卷。
吉林石化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金彦江表示,过去的一年呈现了稳中有进、亮点纷呈的好态势,营造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好氛围,激发了创先争优、争创一流的好劲头,形成了正气充盈、向上向善的好风气,实现了“十四五”稳健开局。
在责任重大的安全环保攻坚中,以从严管理筑牢红线底线,经受住了“四大考验”,实现了“四零”目标
面对炼化生产固有风险、特殊敏感时期组织检修以及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吉林石化全体干部员工共担责任风险、共筑安全屏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了“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零疫情”,促进了安全业绩与企业形象双提升。
吉林石化深入落实“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安全管理思想,将“三个一”“三不伤害”“操作前思考30秒”等理念要求固化为交接班安全喊话的“规定动作”,提升安全意识,促进行为养成。同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反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固化“两零”“两违”管理、全员记分管理、干部“陪检”等措施,体系审核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4%,5个车间创成“公司级示范站队”,保证现场作业全面受控。
“我们成立5个专业检查组,对安全生产59项重点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全面检查,将结果体现在安全生产低标准整治问题日报中,逐项跟踪督办销号,大幅消减了各类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吉林石化化肥厂安全环保科科长付建国说。
针对现场作业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检查表面化等问题,吉林石化加强责任落实、突出管理重点,通过对各单位危险作业预约执行率、重复问题发生率、承包商问题处罚率、员工违反行为规范占比率等数据统计,每月进行排序评比考核,对连续三个月评比后三名的单位约谈其领导班子,确保令其警醒、及时改正。
吉林石化还聚焦“双碳”目标,坚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布局“双碳”行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力节能减排降污,“三废”全部达标;扎实推进健康企业建设,针对本地突发疫情,坚决做到“两个不折不扣”,落实“两严禁、两严控、两暂停、两排查”,强化“十项防控”升级举措,牢牢守住“零感染、零疫情”底线。
在提档升级的提质增效攻坚中,以精细管理稳固创效基础,把握了市场主动,增强了驾驭能力
面对剧烈的市场波动、激烈的行业竞争、突出的供需矛盾,吉林石化盯着重点干、围着效益转,迅速研究制定“1+7”升级版方案,从党建保障、安全生产、经营优化、成本压降等7个方面,细化落实327项提质增效措施,累计节创效益超14亿元,真正把“四精”要求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到成效上。
吉林石化精心抓好创效装置高效运行。全年召开生产经营优化例会41次,实施优化议题68项,增效超6亿元。适时组织丁辛醇装置双线满负荷运行、丁苯橡胶装置B线开车,综合增效超2.3亿元。坚持“稳就是最大的安全、稳就是最大的效益”,强化技术指导生产,认真把控好“每一次操作、每一次伸手、每一次作业”,保证了ABS、合成氨、丙烯腈、乙丙橡胶等装置高负荷平稳运行。
同时,充分利用大检修契机,瞄准“瓶颈彻底消除、隐患有效治理、指标明显改善、效益持续提升”目标,成功实施“六大技术改造”,使装置创效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中,围绕丁辛醇提质降本增效,实施丙烯提纯、丁醇提质、合成气改造等一系列组合拳,实现丁辛醇装置双线满负荷运行;Ⅲ柴油加氢装置改质后年增产优质乙烯料17.6万吨,一举解决油化不匹配问题;两套乙烯装置满负荷运行,创日产达2500吨以上的历史最好水平,化工创效水平排名板块前列。
吉林石化深化“管理、技术、费用、指标”对标,抓实能耗、物耗全过程管控,清单式、网格化推动落实70项成本压降措施。其通过保持对关键技经指标考核从严、从紧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降损失、降能耗攻关,累计实现节水469万吨、节汽136万吨、节电5600万千瓦时,化工三剂降费近3000万元。吉林石化剔除大检修影响,166项重点消耗指标中,有139项创检修年最好水平。
在催人奋进的转型升级攻坚中,以战略思维谋定方略方位,进一步树立技术立企导向,推进了发展创新提速
吉林石化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国石油和炼化板块炼油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部署,开展了新一轮以“减油增化”为主要目标的炼油化工转型升级方案研究。
2022年2月8日,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开启了吉林石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该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振宏介绍说,在企地双方共同推动下,这一项目历时3年、3个阶段、12轮方案优化论证、5次预可研及可研报告编制修改,于2022年1月具备全面启动条件。本次启动的转型升级项目包括新建120万吨/年乙烯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改造9套装置、停运7套装置,进一步整体提升企业炼化一体化运行水平,标志着吉林石化迈向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吉林石化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充分发挥“研究院+4个研发中心”创新功能,研发人员先后开发9个新牌号产品并顺利推向市场,围绕乙烯、ABS等主要装置开展科技攻关8项,创造效益近5000万元;全力升级完善ABS、丙烯腈、乙丙橡胶等自有工艺技术,应用于揭阳ABS和转型升级项目。同时,投入千万元重奖优秀科研和提质增效项目及科技人员,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生态。
“我们还成功完成了两种乙丙橡胶新产品工业化试生产,开始进军中、高压电线电缆高附加值产业领域,全力以赴提升乙丙橡胶创效能力。”吉林石化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主任张冠英说。
2021年,吉林石化先后走访近90家乙丙橡胶用户,新开发用户25家,联合高校、用户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出替代国外高端品牌的乙丙橡胶新产品,成功应用到中高端车用密封条领域。数据显示,该公司乙丙橡胶全年利润超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革故鼎新的管理提升攻坚中,以革命精神破解难题困局,改出了动力活力,改出了效率效益
吉林石化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式,破除条条框框限制,破除看摊守业思想,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下好改革发展“先手棋”,激活了潜在资源和潜力优势。
吉林石化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总体任务完成率达93%。厂办大集体改革历时十年尘埃落定,北方公司依法改制成由吉林市国资委和吉化集团为出资人的“国有控股公司”。全面推进两级机关“大部门制”建设,有序推进地域相邻、业务相近机构优化整合,成立电仪中心,组建联合车间,完成升级版“四班两运转”班制转换,进一步挖掘了人力资源优化潜力。
同时,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班子结构优化,年龄结构、梯次结构显著改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所有中层领导人员,“三能”机制落实落地;推进“双序列”改革,评聘高级技术专家和一级工程师9名,将“专家问诊”嵌入重大项目论证、重点项目招标、典型问题溯源、难点问题攻关等过程,发挥智库作用。
吉林石化人事处(党委组织部)副处长吴云飞介绍说,以中层干部培训为例,党校大讲堂已经成为吉林石化标志性培训课堂,课程是依据国家、集团、公司形势任务来挑选设定的,每年举办3次~4次,涵盖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科技前沿、宏观管理等丰富内容,授课教师均是国内知名学者、中央党校及省委党校教授等,不仅课程内容很“解渴”,学员学习热情更“似火”。
吉林石化精心组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搭建学习技能、展示技能的平台,“全岗通”人员比例由40.5%提高到55%,显著提升了队伍素质能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50名公司“青年人才”、503名工厂“青年之星”在各自岗位建功立业、快速成长。
(本文配图由吉林石化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