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 智 孙仁斌 何晨阳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里,年味渐浓。
从东北到西南,从三湘到塞外,乡村的年货大集上,人群熙攘,买卖兴隆。春节前,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地年货大集,从这浓郁的人间烟火中,感受人们对新生活的新期盼,领略年货大集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脱贫户变“采购员”
富起来了,过个“肥”年!
1月15日上午9点多,辽宁营口的红旗大集上人声鼎沸。红灯笼、红春联、时令水果、新衣鞋帽……把这个起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赶了300多年的民俗大集装扮得喜气洋洋。
下了公交车,盖州市陈屯镇和平村村民吴齐和李文龙戴着浅蓝色口罩向大集走去。在入口处,扫码、测温后,两人汇入攒动的人流。吴齐腿部有残疾,走路有些慢,李文龙搀扶着他,两个人边逛边聊,脸上带着笑。
43岁的吴齐手里捏着一张从日历上撕下来的纸片,上面写着要采购的年货清单:窗花、春联、蔬菜、糖块、排骨、给母亲的新棉鞋、儿子的运动装……
吴齐和李文龙曾经都是贫困户,吴齐因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和患病的母亲、读小学的儿子一起生活。2016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组建了帮扶互助组,对他家进行技术和劳动帮扶,这几年,吴齐家里种植的三亩葡萄年年丰产,村里还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全家实现了脱贫。
“今年葡萄行情好,一斤3元,我家收了1万多斤葡萄,加上公益岗、低保补助等,收入差不多有4万块!”吴齐黝黑的脸膛上布满笑容,“收入高了,今年过个‘肥’年!”
看吴齐年货买全了,45岁的李文龙拉着他往服装区走去。
李文龙父母常年卧床,医药费导致家里债台高筑,为了照顾父母,他至今还没娶妻。2016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同样依靠特色种植,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李文龙谈了个对象,准备过了春节就订婚。
1月13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大桥瑶族乡乔市大街上人山人海,大红的对联、黑里透红的腊肉沿街边一字排开,糖果、肉食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大喇叭里,喜庆的新年音乐响得起劲。
大源村38岁的脱贫户冯海波拎着大包小裹从人群中挤出来,鼻尖上渗出汗珠。他今年的年货里,多了花螺、罗氏虾等海鲜水产。
2017年,冯海波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山住进了新房。冯海波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3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如今,冯海波喜欢上了赶集,除了一家人的吃喝,他还要为自己的农家乐采买菜肉。
从“小慢车”到“直播间”
多样大集托起幸福年
传统年货大集热火朝天,年货销售的新花样、新体验则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新春感受,也为乡亲们带来农产品销售的新通道,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助力。
皑皑白雪覆盖群山,阳光下,两山间,一列绿皮火车慢悠悠驶向远方。这是从吉林通化开往辽宁丹东的4318次列车。车厢里,暖意融融,行李架上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写着六个大字“列车年货大集”。
伴随着列车员的广播,相邻车厢不少乘客过来赶起大集。列车长金明朔介绍说,这趟列车沿途经过的大多是山区,周边百姓生产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大山,从2019年开始,铁路部门以“慢火车”为载体,把“大集”搬进车厢。渐渐地,这辆低票价的慢火车成为乡亲们致富增收的“移动市场”。
68岁的辽宁凤城市石城镇西隈村村民刘英明今天生意格外好,不到一个小时,她带来的80个鹅蛋就被抢购一空。刘英明是“列车大集”的常客,也是一名脱贫户。原来,老伴身患重病,家里生活困难,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刘英明养起鸡、鸭、鹅,但产品销路是个难题:“我们村在大山里,到城里就一趟公共汽车,车上人挤人,以前上城里卖蛋,我就怕把这些蛋挤坏了,就把蛋篓搂在怀里。”
“列车大集”开通后,刘英明在家门口就能上车,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鸡蛋差不多就卖完了,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她还增加了蘑菇、榛子、山野菜等新花样。“一年光赶列车大集,就能收入差不多1万元。”老人笑着说。
在四川广元,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两委委员邓小燕把年货大集搬到了网络上,她通过在抖音发布地方美食制作视频,带火了当地的大米、土鸡、腊味、牛肉等农副产品。全国各地的“粉丝”纷纷下单,2021年,她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达3000万元。
从2020年开始,她带领团队进入电商直播领域,成为一名“电商新农人”,带着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新路。邓小燕新近发布的视频里,拍摄了许多乡亲们杀年猪、做传统美食的视频,传递着浓浓的乡情。
新年货蕴含新希望
乡村的年味越发浓郁
一排排簇新的农机具在阳光下泛着光亮,一摞摞介绍新技术的宣传手册摆满桌子,一群群村民围着农业技术员问个不停……年货大集上,不仅传统的年货受到欢迎,新农具、新科技同样受到农民们的关注和追捧。这里面,正蕴含着农民们对来年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一场瑞雪过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处处银装素裹。在许多年货大集上,杀青机、摊凉机等制茶设备正在展销。
“咱们县有标准化茶园60万亩,但大部分制茶机具都是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采购的,并不完全符合本地茶农需求,所以我们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本地茶品种加工工艺的机具。”贵州绿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金涛介绍说。
经过前期了解,龙凤村村民王万军刚把自家茶叶加工厂进行了升级:“新增了4台理条机,还有传送茶叶的震动槽。改造之后,整个产能大概能提高30%。”
王万军盘算了一下,添置这些设备大概需要9万元,他还能申请到1万元的茶叶机械补贴。“这是个朝阳产业,只要把质量做好,不愁销路!”王万军说。
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文化惠民暖人心”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不少村民在听县里的科技专家讲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以前种田靠天吃饭时候多,前几年就听说这个节水灌溉技术好,收成高,今天听了专家讲课,我打算明年也试一试。”村民王占胜说。
大集上,突然传来一阵热烈的锣鼓声,一队身着红衣的舞龙队伍高擎着彩龙扭了起来。人们围成一个圆圈,纷纷拿出手机,定格这精彩的瞬间,不少人喝起彩来。
锣鼓声越来越响,龙越舞越欢,乡村的年味,越发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