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左永祥在专题记者会上带来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同时也画出了2022年的“路线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建设西部科学城。
“我们紧紧围绕共建西部科学城这项重大任务,与四川推进各领域协同合作。”左永祥说,2021年同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交流互访10次,与西部(成都)科学城签署共建西部科学城战略协议,制定了与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
同时,携手打造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推动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加入成渝高校联盟,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等仪器设备向四川大学开放共享,合作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9项成渝联合研发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共推创新协同。
在共促产业协同方面,联合打造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运,落地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两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
“为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我们聚焦科学家、创业者需求,推出‘交地即领证’等全国、全市领先的改革举措25项。”左永祥介绍说,已推出“金凤凰”系列政策,同时加快建设科学大道、科学会堂、人才社区等功能型项目,加快建设5条轨道、5条隧道,提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公立医院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项目。
据左永祥介绍,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他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抓好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同时,抓好校地院地央地合作,推动34个高校院所合作项目签约、17个项目投运。
2021年,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开工,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启动运行,金凤实验室一期主体完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建成投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出‘高’‘新’特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左永祥说,2021年科学城引进大唐高鸿等全球全国500强企业12家、上市企业15家,总投资超1300亿元,落地率91%、开工率83%。
对内实施“一科三高”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23%、49%,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数字化车间7个,联合微电子获批重庆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增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