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郭峭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修复重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再植再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专家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再植再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东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王博瑶
□ 本报记者 徐 军
他,“医生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手术专家”。擅长诊治骨伤科的相关疾病,年平均主刀手术量约500台,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平易近人的好医生,病源区域不仅包括省内各县市,而且辐射至邻省江苏、江西、安徽、福建等地,甚至有新疆患者慕名前来;他,还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严于律己、德高望重的科室领航人,修复重建病区获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2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一级期刊论文50余篇。
面对如此繁忙且耗费体力的工作,他却能统筹兼顾,他就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中医师、修复重建外科主任郭峭峰。
每天写几笔 聚心凝气解压
外科医生如何解压?有的采取骑行,有的则是跑步,在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修复重建中心,记者见到了郭峭峰。他说,只要在杭州,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必写一张书法。“每天写几笔,能放松筋骨,凝神解压。”
据了解,郭峭峰一毕业,就在骨科工作。他说:“骨科医生工作量很大,特别是手术时间,一些复杂的皮瓣手术往往都要八九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天手术下来,脑子里乱糟糟的,静不下心。”
7年前,机缘巧合,郭峭峰置办起了笔墨,开始临帖写字。“第一次站在书桌前,忘记琐碎的事情,静心临帖,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于是,每天写书法一个小时,成了郭峭峰雷打不动的事情。
“刚开始是临帖,写楷体,后来写得多了,开始写行书和草书。有时候做完手术,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还是会想要写几笔,书法练习后,脑子里的事情沉淀过了,后来再想一些问题,思路会清晰很多。”
“写书法,一方面是解压,另一方面也是业务的精进。”郭峭峰说。“有一些手指末节再植的手术,手术难度高,精细化程度高,手指末节和别的部位不同,这里的血管很细,只有0.5毫米,一根动脉,一根静脉,即便在显微镜下,这样的手术也需要医生绝对心境平和,进行缝合。”
伏案1小时 活动筋骨2分钟
在日常门诊中,郭峭峰碰到不少认识有误区的骨科疾病患者。“一是受伤了不敢动,让她康复理疗,也不敢动,觉得要养养好再动。其实这样长期不动,很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另一种误区是养护关节,活动筋骨是件大工程,非得形式感很强地去活动,但其实,活动筋骨每小时分配2分钟即可。”
“平时一上手术台,肯定是顾不上活动颈椎,但平时经常会做两个动作,都很简单,但效果还不错。”郭峭峰坐在椅子上演示:头慢慢后仰向上看,坚持5秒;然后慢慢低头向下看,坚持5秒,每一次幅度尽可能大,做足2分钟就好。
“如果在家里,可以平躺在床上,面部朝上,将头部挂在床边,保持2分钟左右。这两个动作能增加颈椎向前后弯曲度,加大各椎体间的间隙,拉长颈椎前后僵硬的肌肉。”郭峭峰经常建议家里人进行这样简单的运动。
对现代人来说,交通工具便捷,运动量少,所以需要额外增加运动量,但切勿急于求成,运动过度。”郭峭峰家里运动器械挺全,哑铃、引体向上器、动感单车都有。“每天写完字,我也会骑15分钟动感单车,速度调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这属于不伤膝盖的有氧运动。骑到大腿微微发酸,就停下来了。”郭峭峰说。
他特别强调,骑动感单车的时候,姿势要准确,千万不要用卧姿代替坐姿。“因为有些人为了偷懒,骑动感单车明明是坐姿完成的动作,却偷懒用俯身卧姿完成。若采用不正确、不科学的姿势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可能造成髋关节和脊柱的弯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