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题

利用大企业平台优势孵化培育新经济主体

山东青岛大企业通过开放创新实践加速孕育新经济主体,助力青岛打造“独角兽之城”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青岛市以推动大企业构建开放创新平台为途径,利用大企业平台优势,搭建平台生态系统,围绕主业纵深布局,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活力的新经济主体。

截至2021年6月,青岛大企业共孵化培育出6家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及7家瞪羚企业。其中,仅海尔集团就孵化出卡奥斯、日日顺物流2家独家兽企业、2家潜在独家兽企业和7家瞪羚企业,作为青岛大企业孵化培育新经济主体的典型代表,已形成经验模式。海信、歌尔、双星、软控等大企业也根据自身优势及特色,积极探索孵化培育新经济主体的模式和路径,走出了立足主业、裂变孵化、培育新业务的开放创新发展之路。青岛大企业通过开放创新实践加速孕育新经济主体,助力青岛打造“独角兽之城”。

海尔通过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全方位赋能小微企业。先后涌现出近70个小微企业,加速项目超350个,成功孵化培育出2家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及多家山东省瞪羚企业,构建起衣食住娱康养医教的完整生态系统。海尔平台赋能体系的整体结构包括敏捷前台、共享中台、基础后台三大部分。其中,敏捷前台依托“平台+小微企业”模式链接创客价值与用户价值,通过业务转型、平台孵化、生态赋能三种模式培育小微企业,充分赋予自主权与决策权,激发小微主体活力;共享中台链接海尔研发、制造、供应链等核心资源,提供财务、人力、法律等基础服务,系统性解决小微企业基础管理问题;基础后台利用计算能力和数据资产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软件、工具等全套解决方案,实现数智赋能和价值共创共享。

海信围绕视像产业生态纵深布局,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坚持技术立企,由技术孵化产业。搭建涵盖国内研发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企业创新体系,形成“明确方向—确定研究所—建立核心技术团队—产品开发—孵化公司”的技术孵化产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聚焦用户向服务端延伸,从智能产品走向内容运营。围绕用户运营,打通从底层技术、终端设备、场景应用、云端支撑到内容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对孵化企业的全方位赋能,致力为终端用户提供场景化服务的“聚好看科技”已快速成长为OTT(互联网电视)行业领域的独角兽。

歌尔通过分拆业务主体,深化大客户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孵化出独角兽“歌尔微电子”及潜在独角兽“小鸟看看”。双星聚焦主业优势,遵循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升级路径,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飓风伙伴”与“双星装备”。软控集团通过把内部研发攻关项目转为独立经营,孵化出高新技术企业“华晟智能装备”。特锐德通过搭建制造、研发、组织等平台,加快开放创新步伐,孵化出独角兽企业“特来电”。 (王浥尘)

2021-12-31 山东青岛大企业通过开放创新实践加速孕育新经济主体,助力青岛打造“独角兽之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314.htm 1 利用大企业平台优势孵化培育新经济主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