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浙江温岭上线“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

构建事前靶向预防、事中智享服务、事后精密监管全闭环工伤智理体系,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6.96%,年均可减少工伤医疗费垫资3500余万元

□ 林蓉媚 王博瑶

□ 本报记者 徐 军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聚焦工伤职工基本权益保障、市场主体工伤风险化解等热点问题,上线“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应用,构建事前靶向预防、事中智享服务、事后精密监管的全闭环工伤智理体系,被浙江省人社厅列为人力社保系统试点,其主要做法被《中国劳动保障报》、省委改革办《竞跑者》推广。

该应用于9月在“浙里办”上线,11月在“浙政钉”上线。上线后,职工共可实现凭卡(社保卡)即办,材料精简率达91.7%,时效提升率达87%,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6.96%,年均可减少工伤医疗费垫资3500余万元。

聚焦“关键小事” 打造全链服务

据了解,温岭市拥有14.6万家市场主体、工伤参保总量有近40万人,年均工伤案件量达5000多件,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其中,近50%的工伤职工因工致残,引发纠纷的案件达20%。

温岭市梳理多年工伤处理工作后发现:服务侧存在群众“办事难、环节繁、材料多、费用高”等问题,治理侧存在“提速难、协同难、监管难”等痛点。今年初,浙江省人社厅提出“力争将温岭工伤处理‘一件事’打造为覆盖业务链条最完整的全国标杆”,工伤处理改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普遍需求。

为此,温岭市聚焦工伤“关键小事”,协同16个市级部门、贯通5个地市级以上平台、搭建3个指数评价模型、梳理7个“一件事”套餐,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应用,建成6个子场景。

“一件事”经办子场景。改革前,工伤涉及31个事项500余种情形。改革后,梳理形成7个高频工伤“固定套餐”,涵盖95%以上的经办需要,实现群众办事“一键”操作。

多跨协办子场景。由人社部门牵头,与市民卡中心、民政、残联等6个部门建立业务集成机制;与公安、法院、大数据局等6个部门建立数据协同机制;与卫健、住建等3个部门建立监管预防机制。同时,以“浙里办”“浙政钉”为入口,贯通省数字人社工作台、台州畅E办等五大应用。

智能速办子场景。通过“浙里办”实现伤害事故第一时间申报、事故证据第一时间锁定、事故地点实时定位,让工伤就地“一键”申报,推动工伤调查加速提质、工伤认定提速快办。目前,简易工伤已纳入智能速办子场景,经办期限从平均60天提速到3天,时效提升95%。

区域四色管理子场景。根据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对16个镇(街道)实施“红橙黄绿”四色预警管理,一屏展示工伤案件高发的行业企业,助力相应镇(街道)落实并强化主体责任,针对性开展预防整改。

企业风险指数子场景。探索通过分析工伤发生次数、发生率,工伤案件发生趋势、伤残等级和保险费支缴比“五大指标”,建立工伤风险评价指数模型。“一键”推送,结果互享,进行联合执法监管,运用限期整改、费率杠杆等约束手段,加强工伤预防和基金监管智理能力。

医疗智能监控子场景。对工伤全链条服务定点医院劳动能力鉴定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对工伤医疗费用联网结算情况实时远程监管,规范全链条医疗服务。

健全“五大机制” 配备“五大专员”

建立健全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五大机制”。温岭市16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的通知》,建立多跨协同工作机制,进行工伤处理“全流程”制度重塑;印发《温岭市工伤预防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建立工伤预防工作机制;制定《温岭市举报社会保险待遇冒领行为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奖惩工作机制;制定《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工作规范》《温岭市工伤医疗费直接联网结算办法》,建立联网结算和协议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创建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五大专员”组织体系。温岭市甄选业务素养好、责任意识强的企业HR、法律工作者,设立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专员,发挥其政策宣传员、安全制度监督员、代办陪跑员、矛盾纠纷调处员、再就业培训指导员“五大专员”作用,解决工伤职工后顾之忧。目前,温岭市共有服务专员103人,开展工伤陪跑865人次,矛盾就地调处113件,组织再就业专场培训76人次,再就业比例达48.8%。

2021-12-30 构建事前靶向预防、事中智享服务、事后精密监管全闭环工伤智理体系,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6.96%,年均可减少工伤医疗费垫资3500余万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211.htm 1 浙江温岭上线“工伤处理全链条服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