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泽勇
“企业开办最快只需13分钟。”这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营商环境改革跑出的“筠连速度”。今年8月30日,筠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企业开办住所(经营场所)告知承诺改革——申请人不再需要提供房屋产权或租赁协议,现场签订告知承诺书,仅用身份证即可进行企业开办,材料精简25%,审批时间由4个小时压缩至2个小时,创新实现企业服务“至简审批”模式,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筠连速度”着实令人赞叹,作为一个不沿江不靠海的山区县,是什么让筠连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原因在于筠连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省联创的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县。”筠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沈辅君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有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作为试点县,就是要闯出一条具有筠连特色的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之路。
据了解,从2020年9月23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下达第九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将“筠连县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列入同批次全省17项试点项目之一以来,到今年3月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成为全国首个以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国、省联创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构建起了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的“筠连方法”,极大地提升了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
明确一个目标构筑顶层设计
筠连县,位于有着“长江首城”之称的四川宜宾市,素有“川南煤海”“中国苦丁茶之乡”“中国奇泉之乡”美誉。作为古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今为出川入滇的重要门户的筠连,始终有着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改革。
作为全国首个以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国、省联创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筠连,在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与川滇交角中心相适应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将筠连县打造成为中西部服务效率更高、市场环境更优的新高地,力争为全国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提供一套“筠连方法”的目标,并且要在2022年12月全面完成试点工作。
如何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沈辅君说,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门科学,也是刀刃向内的一场改革,要做好营商环境标准化这场改革,就必须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目标为引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今年5月16日,筠连出台了《筠连县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建设责任分工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试点建设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主要任务,成立了筠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筠连县行政审批非公经济局共同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城管局等12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联合机制。
“加快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是一场接力赛,这就需要每个参与者持续地跑下去,筠连建立双组长领导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参与,就是确保试点工作不走样不变形。”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科长王顺强说,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筠连加快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就是这一生动实践。
目前,筠连已建立起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工作任务清单等一系列举措,并且制定了《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等一整套的约束制度,为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两个方面满足发展需求
“现在办事方便快捷,简单明了,一张清单,一目了然,极大提高了办事速度,而且服务态度好特别亲切。”这是日前,在筠连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家庭农场审批事宜的杨女士的感受。
“群众之所以有如此感受,正是得益了我们把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两大板块整合成了一套标准体系。”筠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杨杰说,行政职能的整合,形成一个标准,就是要加快政务服务速度,满足发展需求。
目前,筠连标准体系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框架内包含标准32项,其中市级地方标准7项,体系内部标准9项,“一件事”主题式服务规程16个,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三大便利。
节约企业时间。企业开办及注销方面,通过建立“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的全流程服务模式,企业开办手续办结时间从以前4小时压缩至2小时,简易注销当场办结。工程建设项目许可方面,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将各阶段审批时限压缩20%以上,极大节约企业办件时间。
简化办事流程。企业在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许可事项、“一件事”主题式服务事项时,可以跟办事机构签订“一件事”主题式服务代办委托协议,办事员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简化了企业的办事流程。
减轻企业负担。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给市场主体自我纠错的机会,消除市场主体担心违规就被罚的不安心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优化市场监管流程,消除多头监管、重复检查,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市场监管协调互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创新三大监管激发主体活力
“我现在的电话少了,在监管中打招呼办事的没有了。”沈辅君说,这正是营商环境标准化实施的效果,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是要杜绝监管的随意性,以一个标准体系监管,避免了人情监管、打招呼监管,真正为企业“松绑”。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运用简化、优化的标准化原理进行科学监管。
例如,在食品监管方面,筠连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对食品经营者实施监督检查,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原则,制定实施食品经营领域环境卫生、安全生产、食品经营准入及监管标准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既节约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又减少企业群众被扰次数。
在监管中,筠连紧紧围绕“经济活、市场稳”的目标,加快市场监管现代化步伐,创新推出了三大监管措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保障。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梳理包容审慎监管事项,出台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予行政强制等包容审慎监管执法“4张事项清单”。建立执法部门内部合法性和自由裁量适当性审查机制,通过设置“观察期”“过渡期”,对市场主体实行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实施“有温度”的执法,达到既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坚守法治底线,又能够柔性执法、达到教育指导为先的目的。
优化市场监管流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制定检查计划、检查清单、检查标准,建立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优化合并监管流程。目前,筠连完成了7项市级地方标准的立项编制、完成多项示范区建设。
规范市场监管行为。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从礼节礼仪、仪表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规范执法行为,打造职业化执法队伍,提升监管公信力和队伍形象;同时规范监管文件资料管理,对执法文件精简整合,统一文书类型、文件格式、文号编写,提升监管文件规范化水平;以及规范监管信息公开管理,优化事前公开、事中公示、事后公开流程,完善信息推送机制,确保监管信息准确及时公开。
构建四大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需,就要心之所向。”在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中,筠连以建设“幸福宜宾”十大工程为引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着力点,构建起了帮扶指导、通畅渠道、金融支持、搭建平台“四大”服务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帮扶指导方面,推动民营企业规范发展。筠连县邀请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和社会专业人才组成专家组,对申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针对性指导帮扶。
在畅通诉求渠道上,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热“7722455”,高度重视“县长信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企业来件办理。通过群体办理、综合施策、精准协调的帮扶办法,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流转给对口部门办理,全程跟踪督促,征询企业的满意度,建立处置、监督和回访制度,确保办理实效。
加大金融支持,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积极落实“战疫贷”,30户民营企业申报“战疫贷”,涉及融资金额18,405万元。同时,通过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创新推出“好茶贷”“好牛贷”“政担贷”等服务企业的金融产品。
着力搭建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筠连全面加强与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开展“筠品出川”“筠品进京”等活动,同时强化人才创新,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
据了解,随着服务的深入开展,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环评等难题,构建起营商环境“绿色通道”。截至目前,解决企业问题80余个,新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超51.63亿元。
“加快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切实强化政府部门的标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筠连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胡青龙说,利用标准化手段把“四大”服务做实做细,让环境聚动力生活力,助推筠连经济高质量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当前,筠连正以“营商环境标准化国、省联创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快营商环境再创新再优化,为筠连加快建成产业兴旺、生态秀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筠连”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配图由筠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