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道振 方 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实事办哪些,由人大代表票决。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确指导、福田区委坚强领导和福田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制改革,于2017年11月出台《关于实施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及其暂行办法。该办法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由人大代表票决,交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这一改革,先后受到省、市人大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被评为2018年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实施三年多来,福田区人大持续大胆探索、精益求精,继续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提升,今年再次修订出台《深圳市福田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推出民生实事票决制改革2.0版,形成了“选题征集—筛选论证—提出候选项目—代表审议—大会票决—过程监督—大会票评—结果运用”一整套民生实事票决制创新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通过完整规范的制度程序,推动实现完整有效的参与实践。
创新机制,探索常态化征集新路径
在前期改革基础上,福田区人大进一步优化项目征集方式,将原来规定的政府主导每年一次集中征集,改为“人大组织代表全年常态征集+人大和政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集中征集+从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中特定征集”,扩大征集的广泛性和覆盖面,体现项目征集的全局性、普惠性和公益性。
实行社区初步研究模式。社区联络站按季度召开人大代表议事会,邀请相关的人大代表、居民群众、辖区企业等参与,对征集到的项目建议进行初步研究。符合民生实事项目要求的,报人大街道工委;属于民生微实事的,报社区党委处理;属于立法事项的,转立法联系点处理。
创新街道定期处理机制。人大街道工委按季度召开人大代表议政会,研究处理社区联络站提交的项目建议。符合区级民生实事要求的,报区人大常委会作为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属于街道民生实事范畴的,由人大街道工委按《深圳市福田区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工作指引》处理。今年以来,区人大共征集731个民生实事项目建议选题,经街道人大工委初步讨论筛选形成207个区级建议选题。区人大常委会选联任工委进一步汇总分类后,分别交由法制内司工委、财经城资工委、教科文卫侨工委再次整理筛选提炼出46大项、139小项区级建议选题,交区政府办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备选库。
探索特定征集方式。特定征集阶段应将年度投资额最高的50个政府重大民生投资项目计划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同时,在候选项目中特定征集的项目应当占有一定比例,使得征集的项目建议既充分尊重民意,又兼顾项目的“重大性”,也体现了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主,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开发民生实事信息化系统,是福田区民生实事票决制2.0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福田区人大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该系统以“福田人大i履职”微信小程序为依托,将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方式从线下拓展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代表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造人大为民办实事线上履职平台。
在知情权方面,该系统不仅导入了历年民生实事的工作数据,而且及时上传通报本年度项目征集情况、票决情况、项目具体内容、年度实施方案、监督小组成员名单、每季度的实施进度等相关情况,监督小组成员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端或微信电脑端查阅全部项目的相关信息,更加全面、方便、快捷。
在参与权方面,代表可以随时通过系统提交民生实事选题建议、登记本人参与民生实事工作的履职活动、查询履职记录等。
在监督权方面,监督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系统,及时了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和每季度的进度,结合线下组织的实地视察、座谈议政等活动进行监督。
民生实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全流程、全天候。
全覆盖:首先,系统中的信息覆盖了全部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了以往专项监督小组微信群方式仅覆盖单项民生实事的问题。其次,系统用户覆盖了全体代表,每一项民生实事信息都对全体代表实时公开,解决了以往代表只能看到本人参与的项目信息,无法及时、全面了解所有项目信息的问题,使得代表监督和票评更有针对性、更加客观公正。
全流程:系统各功能板块完全按照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流程来设计,除常态征集是常态持续开展没有按年度划分外,每个年度内均分为选题征集、项目票决、过程监督、效果票评四个功能板块,对应民生实事工作流程四个环节,代表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快捷地查阅民生实事相关信息、参与相关工作。
全天候:通过信息化系统,代表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常态征集、信息查阅、意见反馈、履职登记等相关工作,部门可以及时通报项目实施进度、回复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等,解决了以往仅有线下方式不够便利、时效性不够强等问题,打造了全年常态化、24小时不打烊的民生实事工作平台。
协商民主,更广泛、多层次、制度化
民生实事票决制2.0版改革,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优化项目筛选论证,协商讨论更公开民主。建立健全候选项目筛选论证机制,将原来仅规定政府负责筛选提出候选项目,改变为人大和政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商,充分尊重民意,按照规定的原则、要求和程序共同完成筛选论证工作。
优化项目票决流程,投票表决更公正科学。坚持和完善“报告候选项目—通过票决办法—代表分团审议—大会投票表决—结果确认和公布”的基本流程,从提高差额比例、提升审议质量、改进票决规则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项目票决工作机制,提高票决科学性和精准度。将候选项目差额比例由原来规定的“不低于20%”改变为“20%~50%”,实际工作中一般为50%,增加了候选项目数量,扩大了票决选择范围,充分保障了代表选择权。
创新分类票决,将候选项目分为教育事业、就业创业、便民服务等十个类别,票决时原则上每一类至少选1个项目,所选项目总数不超过票决办法规定的应选项目数量,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既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又平衡各类民生需求。
优化项目监督过程,参与渠道更便捷畅通。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监督机制、搭建监督平台、规范监督程序,形成“线下+线上”双渠道监督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拓宽了履职渠道,增强了监督实效。
建立承办部门定期通报和联络员制度,与专项监督小组保持常态沟通和联系。明确可开展实地视察、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预决算审查监督、专题询问等各类活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监督检查。
优化效果票评机制,结果运用更全面刚性。在原有基础上加大票评结果运用的奖惩力度,进一步彰显制度的刚性和工作的权威性。规定区政府提前七个工作日提交民生实事完成情况书面报告,由区人大常委会在票评前发给全体代表,方便代表提前研阅,促进代表票评更加客观公正。
全面启动实施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打通票决制工作“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全区10个街道共征集到第一手的民生实事选题建议327条,其中44条被票选确定为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各街道由人大街道工委组成人员、本街道联组人大代表和部分选民代表(每个选区2名以上)进行书面无记名投票,共选出街道民生实事55项。在街道、社区的大力推进和代表、群众的全程监督下,项目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以街道为单位,组织人大街道工委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部分选民代表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满意度票评,推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福田区人大民生实事票决制的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民生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提供了“福田样本”。
(本文配图由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