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我国首份冷链物流领域五年规划发布

到2025年,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 本报记者 安 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就《规划》提出的冷链物流建设目标作了介绍。《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系统谋划: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

为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张江波介绍,《规划》从“1个网络、4个体系”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作出系统安排,即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和冷链物流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4个体系建设;从产地、运输、销地3个方面补齐冷链物流短板;针对冷链物流重点品类、创新发展、基础支撑、行业监管4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对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协会作用、营造舆论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升级、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最大限度提高冷链惠民水平?对此,张江波介绍,《规划》重点从3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宏观层面,完善网络架构,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接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其中,“3”是指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是指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是指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行业层面,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运作水平。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相对分散与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其中,在产地,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通过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形成“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冷链物流组织模式,有效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

运行层面,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在生产端,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新通道;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打通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乡进村新通道。在此基础上,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均衡发展。

“为推动落实《规划》提出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有针对性地列出12个专栏,系统提出21项工程,着力解决相关具体问题。”张江波举例,为加强冷链物流监管,《规划》提出“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工程”,依托现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纳入追溯管理范围,推动国家、省级平台以及各类市场化平台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

有序推进: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规划》提出,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张江波表示,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同年7月,形成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目前,上述17个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好“三个强化”“组合拳”。

一是强化战略定位。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整体布局,作为冷链物流运行体系的基础支撑和组织核心,对内承担枢纽功能,促进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网络高效衔接,畅通国内大循环;对外发挥门户作用,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是强化整体布局。围绕支撑构建“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选择100个左右城市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方案近期将印发实施,我们将据此抓紧开展‘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基地申报评审工作。”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了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纳入支持重点,首批17个基地相关项目建设已获得资金支持。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分年度有序推进。一方面,坚持“做优存量”,指导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及承载城市,切实抓好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互联成网进程;另一方面,坚持“做好增量”,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分年度推进基地建设。同时,还将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布局,为后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助力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绿色发展:鼓励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

冷藏运输、冷冻冷藏储存都需要一定水平的能源,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规划》对提高冷链物流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和低碳节能方面有何考虑?

“冷链物流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张江波指出,一是更加注重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聚焦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部署国家级技术攻关,加强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制冷剂及安全应用等基础性研究。同时,研发应用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蓄冷周转箱、保温包装、保温罩等。

二是更加注重设施设备效能提升。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新建冷库等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

三是更加注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进一步提高铁路、水运在中长距离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的比重。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支持发展冷链甩挂运输,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

四是更加注重发展制度环境保障。研究制定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完善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研究制定绿色冷链技术及节能设施设备推广目录,鼓励使用绿色、安全、节能、环保冷藏车及配套装备设施。

张江波强调,为推动上述工作落地实施,《规划》提出冷链干线运输规模提升工程、冷链物流设施绿色改造工程、新能源城市配送冷藏车更新工程、冷链物流设备更新工程等重点工程,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助力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21-12-14 到2025年,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601.htm 1 我国首份冷链物流领域五年规划发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