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以“四个根本性转变”为引领推动来宾经济高质量发展

□ 赵夫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十四五”时期广西要努力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这是结合广西发展阶段、发展实际、发展需求做出的科学精准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桂大地的具体实践。地处桂中腹地的来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经过艰苦努力,增长基础不断稳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良好势头持续巩固。2020年全市经济增速达6.3%,排全区第四位,创近10年最好排位;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13.6%,排全区第二位,增速进入全区第一方阵。但总的看,受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来宾目前发展仍比较困难,还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政府债务沉重等突出矛盾困难。

来宾的改革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后发展地区,越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凝心聚力加快产业发展;越是爬坡过坎时,越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实现“两高一超”的奋斗目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理解来宾发展道路、发展条件、发展矛盾。总结来宾建市19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机遇挑战,有七个方面的深刻启示:

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必须齐头并进。来宾建市以来,逐步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辐射能力。但是,缺少工业化的支撑,城镇化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来宾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最突出的短板是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滞后。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5.0:27.2:47.8,二产增加值仅与一产增加值基本相当。全部工业增加值仅127亿元,规模偏小,且以冶炼、铝、制糖、电力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最大的风险挑战是有效化解政府债务,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建市初期过多地举债融资进行城市建设,导致市级政府债务率过高,历史包袱沉重,这也是“十三五”以来,来宾走入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是资源、环境、水运和土地优势。来宾蔗糖产量占全国的1/10,碳酸钙储量丰富,木材年产量330万立方米、位列全区第三,环境承载力大,拥有较长的港口岸线分布,水陆联运直达粤港澳,人均耕地面积2.67亩、全区排名靠前。最大的潜力是三江口新区开放开发。自治区专门批复成立三江口新区管委会,新区规划138 平方公里核心区,拥有超过 18 万亩连片国有土地,引进和布局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其中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个,将成为来宾乃至全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最大的信心底气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建市19年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刘宁书记、蓝天立主席高度关心重视来宾发展,专程到来宾调研指导工作。刘宁书记要求来宾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欠缺的是创造性谋划开展工作的能力、创造性攻坚突破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和矛盾问题。近年来来宾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精气神。但在新发展阶段用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以及推进重大性工作的深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当前,来宾仍处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个最大市情没有改变,走出困境加快发展仍是来宾面临的根本任务。来宾要主动将自身发展置身全国、全区发展大局,以“四个根本性转变”为引领,旗帜鲜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在加快发展中破解矛盾难题,努力使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债务增长速度,跑出来宾发展“加速度”。

加快实现产业集聚提档发展根本性转变。来宾要走出困境,缩小与全区发展差距,最根本还是要聚力壮大产业发展。全市“345”现代产业体系已经确立,即三大传统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各产业的目标产值也已明确,要凝聚所有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选派精兵强将,一门心思搞产业、搞项目、搞招商。要结合来宾市情,努力打造“一根甘蔗、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重振冶金工业,提质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在赶超跨越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要通过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形成3个~4个竞争力强劲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兴制造强市,力争“十四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1500亿元。

加快实现开放合作层次和深度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强化“东融”战略,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举全市之力推进三江口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纺织、医药化工、精品碳酸钙、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建设各类专业园中园。进一步强化城际区域合作,发挥来宾作为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南接南宁、北联柳州的区位优势,依托来宾铝产业、碳酸钙、茧丝绸、农产品、健康养生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形成来宾与南宁、柳州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板块。进一步完善园区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市工业园区发展,打造成为一流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强化协同互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加快实现财政收支和债务化解根本性转变。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努力夯实财源基础,从根本上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有序实施“1+2”方案,加快推进“旱改水”等土地整治资源交易工作,实现实质性化债,降低债务规模;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增强国有企业“造血”功能和市场化融资能力。严格控制增量债务,构建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控债务规模,在政府债务限额范围内举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与来宾合作,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市属国有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工业扶持,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现创造性谋划开展工作能力水平根本性转变。当前各区域各地市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加之来宾面临债务化解、人才短缺、能耗制约等突出瓶颈和困难。对此,四平八稳干工作已不能见效,必须广开思路,创造性谋划推动发展、创造性突破瓶颈、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地。尤其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来宾作为全区区域协调发展试点城市,并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如何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实现关键突破,尤其是努力使中央、自治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在来宾、在三江口新区先试先行,通过改革、试点、示范带动的根本性力量,破解债务化解、能耗制约、旱改水推广等重大矛盾问题,有效释放和激发发展动能,都需要以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举措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效。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2021-12-0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493.htm 1 以“四个根本性转变”为引领推动来宾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