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创新文化建设筑牢城市文脉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着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以文生景、以景养文”筑牢城市文脉

四川成都青白江文化惠民“走基层”活动现场(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王泽勇

四川成都青白江是一个古老文明与年轻时尚交相辉映的地方。无论是从4000多年前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起源节点说起,还是从1600年的建城历史,1400年的县治史来谈,或是从1960年建区以来,成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到今天成都蓉欧铁路的起点来讲,这青白江的这边土地上,始终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因而也铸就了今天青白江创新包容开放的城市基因,形成了“出门即是公园,入眼即是生活,走心既是文化”的城市品格。

当前,青白江区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以挖掘资源、优化布局、政策引领、跨界融合为抓手,深入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筑牢城市文脉,着力构建全域文创贸易港,打造中国西部国际文创贸易新兴区。

党建引领凝练文化促发展

“这个文艺作品好呀,讲出了我们青白江人抗击疫情的坚定心声,向抗击疫情的每一位‘逆行者’给以崇高的敬意,还有向他们学习为国为民敢于拼命的精神。”这是当地群众在观看了由青白江区福洪镇原创抗疫小品《逆行》的真实感受。

“好的文艺作品就是时代精神的引领。”青白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关志说,以党建引领来激发文艺创作,为城市的发展凝聚出强大的动力和向心力,才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近年来,在文化艺术创作中,青白江围绕以“学党史砥砺初心把学习进行到底”的思想来把握时代文化需要的脉搏,推动文艺作品创新引领,以此来提高文化建设的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位于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的新峰社区就是青白江着力党建引领树立文化价值观的一个典型。在新峰社区服务中心的文化墙上,醒目的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此来点燃社区居民的奋斗激情。

新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洋表示,新峰社区围绕做亮“礼运大同”文体品牌,以活动为载体,传承美好家风,构建和谐邻里,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满足群众对美好家园与幸福生活的愿景。

以党建引领,就是确保在文化建设中,文化的方向才能不跑偏,文艺作品的内容才会不走样。青白江把文化建设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把优秀作品浸润在人们的血液里。

青白江区连续27年坚持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升旗仪式,在社会上引起大量关注,起到以境育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效应,让庄严的场景对参与者产生发自心底的冲击。据了解,青白江区将活动现场制作成《百人观礼升旗仪式 爱国之情代代相传》等图文、短视频新媒体产品在互联网传播,累积点击量突破100万+。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今年以来,青白江区积极开展“永远跟党走”成都红色经典诵读大赛青白江区pk赛、“颂党情·青白江区全民阅读·四季诵”“阅读达人座谈会”等各类阅读活动近500场,建设红色书屋、微阅读空间4个,播放农村公益电影1100余场,激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国际化青白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

强化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服务

泡一杯两元钱的茶,坐在竹子制作的椅子上,手指随着舞台上川剧的唱腔打着节拍,一副悠然自得的景象不时在青白江城厢镇龙潭社区的“蜀风晓苑”川剧文创中心上演。

说起川剧,青白江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里是川剧创始人之一魏长生的家乡,有着广泛的川剧爱好者。“以前看川剧要么到区剧场,要么等送文化下乡才能‘一饱眼福’,而且还总是不过瘾。”家住龙潭社区的川剧爱好者王大爷表示,现在方便了,出门就能观看,而且还不买票,只需泡上一杯两元钱的茶,还能看到一些“名角”,看得过瘾。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这是我们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龙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龙潭社区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核心区,面积6.15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12000名居民的大型安置小区,一度公共文化设施几乎没有,出现“老无娱乐、少无所耍”的局面。

对此,龙潭社区通过群团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引入、自治组织孵化、社区基金的建立进行空间再造、功能叠加、错时服务等方式,将传统的8小时办公场所转变成全天候互动式活动中心。2018年通过集体资金59万余元以及社区保障资金33万余元打造3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涵盖篮球场、乒乓球场地、广场舞专用场地等,2019年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通过集体资金26万余元,以亲民化改造将原有1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缩减为现有的100平方米,剩余空间全部交由居民使用。

目前,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出“蜀风晓苑”本土文化品牌;依托邻里中心及微阵地,培育出“厢逢”啦啦操队、“古韵城厢”川剧社等社团11个,开展艺术培训、文化传承,如爱成都·迎大运居民运动会、汉服体验、巧手做艾草馍、面塑制作、文艺汇演等公共活动200余场。

“强化文化惠民,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青白江坚持在阵地建设、品牌打造和文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有效促进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据介绍,目前青白江区文化馆已配备多功能排练厅、非遗展示厅、书画室等培训室(厅)47间,常设视听、展览、阅览、培训、非遗体验等10余项服务项目,同时打造出大弯街道妇幼、弥牟镇三国文化等特色分馆7处,实现全区全覆盖。

当前,按照成都市青白江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工作方案,到2025年,将全面构建起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为全区居民打造出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消费场景助力文化传承

在青白江,有一种生活场景就是晒着太阳,在千年古镇里喝着咖啡,过着诗意般的生活;抑或是三五好友在时尚的“欧洲国家馆”品着随蓉欧火车“回来”的红酒……

有人说,城厢古镇是一个1400个冬春更迭阅不尽成都最后一个古县格局的芳华。因为在这里有着四街三十二巷六十四院县治文化、书院文化、宗祠文化与薪火城厢的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织。

“以文生景,以景养文。”青白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刘静说,青白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依托历史文化,打造消费场景,就是将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更是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正如城厢天府古镇项目运营主管黄亚琼所说,打造的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就是循古却不守旧的还原真实生活场域,目前推出的武庙、绣川书院及家珍祠、城厢会客馆等文化场馆,就是与历史“对话”,书写新的街巷传奇。这一切,正是青白江区坚持“一港支撑、三城共兴、多点互动、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以挖掘资源、优化布局、政策引领、跨界融合为抓手,着力构建产业成链集群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和生态圈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2020年,青白江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幅38%。全年接待游客15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9.9%。

根基深厚、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源泉和发展动力。目前,青白江区正创新构建“三大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

打造出了“国际范儿”品质消费场景,发展“国际范儿”城市首店。成功引进了“遇见肆味”等品牌首店8家,“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开馆运营28个,荣获2021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推出了如凤凰里·水街、凤凰湖·汉唐街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确定了3个“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创建项目,形成文博历史、工业研学、乡村休闲、运动康养等4条旅游线路的“沉浸体验”文旅休闲场景。

此外,该区还积极打造“宜居场景”点亮品质生活。以举办CTV青白江国际音乐节、社区邻里节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休闲生活场景;创新打造城厢天府文化古镇、成都·春风里田园综合体、我的田园蓝园小镇等文创项目,有效提升了青白江高品质的生活。

青白江,作为新丝路的欧陆门户,沟通欧陆文化与天府文化的重要节点,正以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筑牢城市文脉,不断创新出新时代青白江的文化符号……

2021-12-09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着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以文生景、以景养文”筑牢城市文脉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492.htm 1 创新文化建设筑牢城市文脉 /enpproperty-->